文章解析

zàn
liú
xié

朝代:明作者:李贽浏览量:3
yǒu
dào
xué
gāo
cháng
xiù
kuò
dài
gāng
cháng
zhī
guān
rén
lún
zhī
shí
zhǐ
zhī
èr
qiè
chún
wěn
zhī
sān
wèi
zhēn
zhòng
zhī
yān
shí
liú
xié
liú
xié
zhě
cōng
míng
shì
jiàn
ér
shěn
yuē
:“
:“
shì
wèi
zhī
zhòng
xiōng
。”
。”
rén
rán
zuò
ér
yuē
:“
:“
tiān
shēng
zhòng
wàn
cháng
rén
zhě
gǎn
zhòng
ér
xiōng
zhī
!”
!”
liú
xié
yuē
:“
:“
guài
huáng
shàng
shèng
rén
jìn
rán
zhǐ
zhú
ér
xíng
!”
!”
rén
rán
zhǐ
rán
ān
zhī
yán
zhī
zhì
zāi
shēng
wén
ér
shàn
yuē
:“
:“
yán
jiǎn
ér
dàng
yuē
ér
yǒu
wǎng
ér
zhāo
zhōng
tiān
yán
rén
zhī
gài
suī
chū
shí
tiáo
xiào
zhī
rán
zhì
zhě
bǎi
shì
néng
。”
。”

译文

有一位道学先生,穿着高大的鞋子,衣袖很长,腰带很宽,头戴三纲五常的帽子,身穿人伦的衣裳,从儒家的故纸堆里拣来了只言片语,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正好碰到刘谐。刘谐,是个聪明的读书人,见到了这位道学先生便讥笑他说:“你这是不了解我的仲尼兄呀。”这位先生脸色大变,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老天爷如果不生个孔子,世界便永远处于黑暗之中’。你是什么人,竟敢称仲尼为兄弟!”刘谐说:“怪不得远古的圣人,整天都点着灯笼走路啊!”这位道学先生被驳斥得再也说不出话来了。然而他哪里懂得这句话说得多么精辟透彻啊!李生听了以后,认为这句话说得好,便说:“这句话,简明而得当,概括性很强而又耐人寻味,可以驱散道学先生们散布的尊孔迷雾,使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刘谐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虽然这句话出于一时的玩笑,但是它的精辟透彻就是再过千百年也不能改变。”

逐句剖析

"有一道学":有一位道学先生,

# 道学:宋、明两代的理学,以继承孔、孟“道统”和宣扬“性命义理”之学为主,称为道学。这里指拘执、迂腐的道学先生。

"高屐大履":穿着高大的鞋子,

# 履:鞋。,屐:原指木底有齿的鞋子。

"长袖阔带":衣袖很长,腰带很宽,

"纲常之冠":头戴三纲五常的帽子,

# 纲常: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人伦之衣":身穿人伦的衣裳,

# 人伦:指封建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拾纸墨之一二":从儒家的故纸堆里拣来了只言片语,

# 纸墨:指儒家的著作。

"窃唇吻之三四":又窃取到了一些陈词滥调,

# 唇吻:指儒家的言论。

"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便自以为是真正的孔子信徒了。

#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自谓:自以为。

"时遇刘谐":正好碰到刘谐。

# 时:正在这时。

"刘谐者":刘谐,

"聪明士":是个聪明的读书人,

# 士:旧指读书人。

"见而哂曰":见到了这位道学先生便讥笑他说:“

# 哂:微笑,讥笑。

"是未知我仲尼兄也":你这是不了解我的仲尼兄呀。”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这位先生脸色大变,

# 勃然作色:因发怒而改变脸色。形容生气的样子。

"‘":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

"天不生仲尼":老天爷如果不生个孔子,

# 天不生仲尼:“天不生仲尼”二句:宋强行父《唐子西文录》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朱熹也在《朱子语类》中引用过。

"万古如长夜’":世界便永远处于黑暗之中’。

"子何人者":你是什么人,

# 子:您。

"敢呼仲尼而兄之":竟敢称仲尼为兄弟!”

# 兄:以……为兄。

"刘谐曰":刘谐说:“

"怪得羲皇以上圣人":怪不得远古的圣人,

# 羲皇:即伏羲氏,传说中原始社会的首领。,怪得:怪不得,难怪。

"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整天都点着灯笼走路啊!”

# 纸烛:用纸做成的油烛。,尽日:整天。

"其人默然自止":这位道学先生被驳斥得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 默然自止:沉默起来,不再说话。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然而他哪里懂得这句话说得多么精辟透彻啊!

# 至:得当,确切中肯。,安知:怎知。

"李生闻而善曰":李生听了以后,认为这句话说得好,便说:“

"斯言也":这句话,

# 斯:此,这。

"简而当":简明而得当,

# 当:得当,确切。,简:简明。

"约而有余":概括性很强而又耐人寻味,

# 有余:有余味。,约:简约,扼要。

"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可以驱散道学先生们散布的尊孔迷雾,使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

# 昭:使……明朗。

"其言如此":刘谐能说出这样的话,

"其人可知也":可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 其人:其为人。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虽然这句话出于一时的玩笑,

# 调笑:戏谑,开玩笑。,盖:发语词。

"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但是它的精辟透彻就是再过千百年也不能改变。”

# 易:更易,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赞刘谐》是明代李贽所作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杂文。作者文笔辛辣,矛头直指被宋、明两代理学家吹捧为“至圣先师”的孔子。作者先描绘了道学先生道貌岸然、不学无术的腐儒相,接着借刘谐幽默的话,戏弄道学家,驳斥了其“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谬论,然后作者以“李生”的身份发表评论,对刘谐的话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体现了作者自己的反儒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决心。这篇文行文简约,笔调诙谐,字里行间闪烁着作者与传统观念毫不妥协的战斗锋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李贽(1527~1602),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名,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曾任国子监博士、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职,后辞官讲学。其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等见解,主张重视功利,坚持“心外无物”的观点。李贽继承并修正了王守仁的“良知”说,提出“童心”说,主张保持“童心”。在文学方面,他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并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明朝后期的嘉靖、万历年间,明王朝政治腐败程度已达极点。反动统治者为延续摇摇欲坠的政权,大力推行由宋朝程朱等人倡导的唯心主义理学。这所谓的理学,本质上是反动、虚伪且残酷的,如同禁锢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似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李贽创作此作品,正是为了猛烈抨击“理学”这一孔孟之道的新形式,将理学家们虚伪、可憎的真实面目公之于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批判假道学的讽刺性杂文。文章通过描写道学先生的虚伪形象以及刘谐对其的讽刺,揭示了当时假道学盛行的社会现象,批判了道学先生们表面尊崇孔子,实则窃取片言只语、思想僵化的本质,表达了对这种虚伪、迂腐之风的不满与批判。

2. 写作手法

反语:“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作者借刘谐之口,对那些尊孔论调给予了辛辣无情的讽刺和批驳:“难怪啊,在孔子未出世的远古时代,即便是圣人,大白天也是打着灯笼走路。”这是用反语来说明,孔子出世以前社会照样发展,人们照样前进,世界照样有光明,地球照样在转动,这一正话反说,的确是对尊儒崇孔思想的有力冲击。

3. 分段赏析

“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开篇描绘了道学先生的外在形象:身着宽袍大履,脚踏高屐,舞动着长袖阔带,举止间透着一副神气模样,俨然是正人君子。他头戴象征“三纲五常”的冠冕,身披体现封建“人伦”的衣衫,以这般装扮彰显对孔孟之道的尊崇,仿佛自己就是封建伦理的化身。然而,作者对其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实则是对道学先生虚伪面目进行充分揭露与无情嘲讽。这些道学先生作为反动统治阶级禁锢民众思想的工具,表面满口仁义礼智,内心却藏污纳垢、腐朽丑恶,表里之间形成鲜明反差。“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这一段引出了主要人物刘谐,并展现了他的反应。“聪明士”点明了刘谐的身份,他对道学先生的自诩行为表示不屑,“哂”这一动作体现出他的轻蔑态度。他称道学先生为“仲尼兄”,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道学家盲目尊孔的嘲讽,初步展现了刘谐的机智和勇敢。道学先生听到刘谐的话后,顿时“勃然作色而起”,这一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他内心的愤怒和激动。“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宋代理学家们用来神化孔子的言论,他以此来指责刘谐的冒犯,进一步凸显了他对孔子的盲目崇拜以及自身的狭隘和固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尊孔思想的根深蒂固。接下来,刘谐的回应堪称绝妙,他用“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这一形象的反语,有力地回击了道学先生“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谬论,此言论暗示在孔子未出世之前,人们的生活也并非如道学家所说的那样黑暗,有力地驳斥了道学家们将孔子神化的观点,体现了刘谐卓越的智慧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同时也揭露了道学家们不学无术、装腔作势,“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本质。这确是对尊儒崇孔思想的有力冲击。“李生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作者李贽以“李生”的身份发表评论,对刘谐的话给予了高度评价。“简而当,约而有余”概括了刘谐言论的特点,即简洁明了却又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形象地说明了刘谐的话能够打破人们对孔子的盲目迷信,揭示出真相。最后强调“百世不能易”,表明这种反传统、反尊孔的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体现了李贽自己的反儒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决心,也使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作者本人是一位反对宋明道学的斗士,他借赞刘谐,对道学家的尊孔崇儒的陈腐论调进行了有力的批驳。文章不足二百字,却写得形象生动,文笔辛辣诙谐。

不详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严文儒《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明文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于鉴之《闻警二首(乙亥三月)》

下一篇:明·顾云鸿《昭君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