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空中石":明亮洁白空中石,
# 皎皎空中石:皎皎,洁白的样子。空中石,因潭为石底,非常清澈,所以石头犹如在空中一样。
"结茅俯青溪":结庐建舍俯青溪,
# 结茅俯青溪:临着清澈的溪水建造茅舍。
"鱼游新月下":鱼儿在初升的月光下游弋,
"人在小桥西":人儿伫立小桥西。
"入室倾尊酒":走进室内唤美酒,
# 倾:一作呼。
"逢春信马蹄":恰逢春日任马蹄。
# 信马蹄:信,听任,任凭。信马蹄即任凭马随意所至。
"因依如可就":若能依此长居处,
# 因依如可就:信,听任,任凭。信马蹄即任凭马随意所至。
"筇竹正堪携":竹杖相伴正相宜。
# 筇竹:即筇都筇山所产之竹。由于其宜于作杖,所以便成为竹杖的称呼。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李贽(1527~1602),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名,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曾任国子监博士、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职,后辞官讲学。其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等见解,主张重视功利,坚持“心外无物”的观点。李贽继承并修正了王守仁的“良知”说,提出“童心”说,主张保持“童心”。在文学方面,他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并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集》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皎皎空中石,结茅俯青溪”,“皎皎”一词生动地写出石头的明亮洁白,诗人构筑茅屋俯临青溪,展现出居住环境的清幽,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美好的基调。颔联“鱼游新月下,人在小桥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鱼在新月下游动,人在小桥西边的画面,通过动静结合,营造出静谧、闲适的氛围,体现出诗人的悠然心境。颈联“入室呼尊酒,逢春信马蹄”,叙述自己入室饮酒,春日里任由马匹随意行走,表现出一种自在随性的生活状态,传达出诗人的惬意之情。尾联“因依如可就,筇竹正堪携”,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在此长久依居的愿望,“筇竹”暗示着一种闲适的隐居生活,体现出对石湖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明·杨慎《谢平江送至广通》
下一篇:明·张宇初《晚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