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四海之内虽然有知心好友,
"天涯若比邻":相隔天涯却像邻居般亲近。
"古人聊自遣":古人说这话不过是为了自我宽慰罢了,
"此语总非真":这句话完全不是真实的。
"学问多奇字":钻研学问常会碰到生僻难懂的字词,
"观书少斫轮":阅读典籍也难以拥有如轮扁斫轮般的实践经验。
"何时策杖屦":何时才能拄着竹杖穿草鞋,
"共醉秣陵春":与你共醉在秣陵的春光里?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李贽(1527~1602),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名,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曾任国子监博士、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职,后辞官讲学。其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等见解,主张重视功利,坚持“心外无物”的观点。李贽继承并修正了王守仁的“良知”说,提出“童心”说,主张保持“童心”。在文学方面,他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并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集》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开篇借用王勃名句,点明与友人焦竑(弱侯)互为知己的关系。即使分隔遥远,心意亦如近邻。此句既是对深厚情谊的确认,也为后文埋下伏笔。颔联:“古人聊自遣,此语总非真。”随即笔锋一转,直言古人“天涯若比邻”之说不过是自我宽慰之辞,终非实情。此句道出诗人真切的感受:空间的距离终究难以消弭,知交远隔的孤独感无法仅凭言语化解。颈联:“学问多奇字,观书少斫轮。”此句转向学问探讨。意指当今学问(或指时人治学)多追求生僻奇异的字眼、概念。“斫轮”典出《庄子》,喻指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真功夫。此句感叹真正能像轮扁斫轮般得心应手、深得精髓的读书治学之道,如今已很少见了。暗含对空疏、浮泛学风的批评。尾联:“何时策杖屦,共醉秣陵春?”以问句表达强烈期盼:何时才能拄着手杖(策杖)、穿上麻鞋(屦),踏上旅程?并点明目的,只为能与远在南京(秣陵)的知己焦竑相聚,一同沉醉于那里的美好春光之中。此联将深切的思念化为具体的行动渴望,以春日共醉的愿景作结,情感真挚而悠远。
上一篇:明·文徵明《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
下一篇:明·张承《客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