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金衣客":黄莺你从何处来,
# 金衣客:即黄莺,亦称黄鸟、黄鹂,因其羽毛为黄色,故称。
"栖栖翠幕中":为什么被囚禁在这富贵之家。
# 翠幕:绿色的纱帐,借指富贵之家。,栖栖:奔忙不定,忙碌不安的样子。
"有心惊晓梦":清晨你的啼叫让主人惊醒,
"无计啭春风":好像是在反抗这桎梏你的牢笼让你没有办法在春风中自由歌唱。
# 啭:鸟儿婉转地叫。
"漫逐梁间燕":飞燕在梁间嬉戏打闹,
# 漫:随意,不受约束。
"谁巢井上桐":梧桐树上的鸟儿自由的筑巢,而你却再无自由。
# 巢:做动词,筑巢。
"空将云路翼":飞翔云天只不过是心中的奢望,
"缄恨在雕笼":你只能在华丽的鸟笼中度过漫漫一生。
# 雕笼:指雕刻精致的鸟笼。,缄恨:衔恨。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借笼中黄莺的处境,描绘了其虽有心却无法自由欢啼的状态,体现了黄莺被囚笼中的无奈,营造出压抑的氛围,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 写作手法
对偶:“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有心”对“无计”,“惊晓梦”对“啭春风”,对仗工整,借黄莺有心却无法自由啼叫搅散春梦,暗示主人虽身处富贵却无法享受美好,浪费青春;“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漫逐”与“谁巢”相对,“梁间燕”与“井上桐”相对,通过对偶描绘出笼外燕子、桐花凤的自由。借物抒情:全诗借笼中黄莺的处境与遭遇,如“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写其被囚笼中、焦躁不安,“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写其无法自由啼叫,来抒发诗人自身追求自然却无法实现,进退两难、郁郁寡欢的情感。卒章显志:尾联“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点明黄莺被囚雕笼,虽有翅膀却无法高飞,千言万语归结于一个“恨”字,直接表达出诗人借黄莺所抒发的内心愤懑与无奈,揭示全诗主旨。
3. 分段赏析
《笼莺》一诗虽未直接出现“笼”字,但前四句紧扣“笼”这一特定环境,从外貌、动作、声音等多个角度对黄莺展开描写。首联“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诗人别出心裁地以“金衣客”称呼黄莺,“客”字搭配“何处”,明确指出黄莺并非笼中“原住民”,而是来自远方,如今寄人篱下。“金衣”描绘出黄莺羽毛华丽的外貌,与“翠幕”相衬,乍看其于笼中蹦跳,似显华贵安逸。然而“栖栖”二字堪称诗眼,精准点破这上下蹦跳并非兴奋欢快,而是栖栖惶惶、焦躁不安的外在表现,这种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写作手法,极大地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同时一语道破笼与莺之间的矛盾,为全诗奠定基调。颔联“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采用工整的对偶句法,“有心”与“无计”相互映衬,生动展现黄莺啼叫的无奈。一方面,黄莺的啼叫被视作搅散春梦的聒噪之声;另一方面,这啼叫实则暗含其无法唤来春意的无力感。诗人借黄莺无可奈何的悲啼,实则在写与“金衣客”命运相似的主人,即便身处金玉锦绣般的优渥环境,却无法感受春的温馨,只能白白虚度青春年华,“有心”二字更是巧妙地表现出其内心深处蕴藏的,试图冲破现实、追寻梦想的强烈力量。颈联“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巧妙地将笔锋从笼中黄莺转向翠幕之外的广阔天地。诗人描绘了初春时节乳燕双飞,于梁间衔泥嬉戏,以及暮春时分桐花凤在桐树上筑巢的自在场景。“漫逐”二字,生动地刻画出笼莺渴望追逐燕子,却因笼子束缚而一切飞翔愿望皆成泡影的无奈;“谁巢”则细腻地表现出笼莺想要探看桐树上筑巢者,却被笼子禁锢无法如愿的苦闷,写透了笼莺对笼外自由世界的强烈企求和愿望无法满足的痛苦。尾联“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紧承上联,在与外界自由景象的对比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根源。纵使黄莺与外界鸟儿生于同样时节,长有同样翅膀,却无法展翅高飞,其唯一原因便是被关在雕笼之中。至此,诗人终于点出“雕笼”,将笼与莺的矛盾冲突推向顶峰,千言万语最终汇聚于一个“恨”字之中,深刻地表达出被束缚的无奈与怨恨。
4. 作品点评
《戏赠赵使君美人》全诗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对笼中黄莺的细致描写,实则托物抒怀,深刻反映出纳兰性德追求自然的理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陷入进退两难境地而郁郁寡欢的心境。
#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咏笼莺既不颂其富丽华贵,亦不写闺怨的凄切悲伤,而是挑明矛盾,怒目以视,争取自由。
安徽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宛新彬《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 他(指纳兰性德)在《咏笼莺》的五言律诗中,借咏物以抒怀,可谓凄怆怅惋,寄慨遥远。
当代作家施慧《施慧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