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chuāng

朝代:清作者:魏源浏览量:3
shào
wén
shēng
mián
lǎo
tīng
shēng
qiān
wàn
dài
rén
xiāo
shù
shēng

译文

年少的时候听到鸡叫声才去睡觉,年老的时候听到鸡叫声就起床。遥想千秋万代贤士、庸人,一生都在鸡的鸣声中磨去。

逐句剖析

"少闻鸡声眠":年少的时候听到鸡叫声才去睡觉,

# 眠:睡。,鸡声:指晚上鸡鸣的声音。,闻:听。,少:少年。

"老听鸡声起":年老的时候听到鸡叫声就起床。

# 老听鸡声起:用“闻鸡起舞”之典。《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老:老年。

"千古万代人":遥想千秋万代贤士、庸人,

# 千古:长远的年代。

"消磨数声里":一生都在鸡的鸣声中磨去。

# 消磨:意志与精力逐渐消失,或度过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晓窗》是清末魏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选取“少”“老”两种人对鸡鸣声的不同态度,形象地展现出年轻人贪玩、老年人惜时的处世状态;后两句由个人微观视角延伸至对社会、历史的宏观思考,指出千古万代的人们都在鸡鸣声中度过岁月。写作上运用对比手法,以“少闻而眠”与“老听而起”形成鲜明反差,凸显时间价值。语言简洁,却蕴含深刻哲理。全诗以小见大,从日常鸡鸣声引发感慨,阐明“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末经史学者、思想家、文学家

魏源(1794~1857),清末经史学者、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晚年皈依佛教,法名承贯,湖南邵阳(今属隆回)人。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魏源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与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1842年,他著成《圣武记》,又编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他倡办民用工业,要求改革漕运、盐法,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其工诗文,风格遒劲,山水纪游诗艺术成就较高。著作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晓窗》由清末思想家魏源所作,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某天拂晓,窗外鸡鸣声引发魏源诸多联想与感慨,他借此抒发对年华流逝的喟叹,以表达对时间珍贵的深刻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哲理诗。描绘了少年时听到鸡声还在安睡,老年时听到鸡声便早起的不同状态,体现了不同人生阶段对时间的不同态度。借日常生活中鸡鸣这一景象,写出了千古万代的人都在这鸡声中度过时光,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们应珍惜时光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此二句通过“少”与“老”这两种人生阶段,以及“闻鸡声眠”(少年听到鸡叫声还在睡觉)和“听鸡声起”(老年听到鸡叫声就起床)这两种相反行为的对比,突出时间对人心态的改变。用典:“老听鸡声起”这句诗暗用“闻鸡起舞”的典故,“闻鸡起舞”原指祖逖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后用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此处寄寓了奋发向上之心,与前句少年的贪玩形成对照,丰富了诗歌内涵。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巧妙选取“少”与“老”这一横跨漫长时光的对比,以及“闻鸡声眠”和“听鸡声起”这两种对待时间的迥异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冲击。这使得读者能极为鲜明地感受到时间的珍贵,进而深刻认识到珍视时间价值的重要性。其中,后一句还暗用“闻鸡起舞”的典故,借此寄寓奋发向上的精神,与前句中少年的慵懒贪玩形成鲜明对照。后两句则进一步拓宽了诗歌的思想维度,为读者铺展开一部人类的历史长卷。在千古万代的悠悠历史长河里,人们就在这日复一日的鸡啼声中度过了自己的岁月。“消磨”一词,蕴含着深刻的思考:无所作为、虚度光阴固然是对时光的消磨,而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同样也是在消耗时间。人生短暂,鸡鸣声有限,究竟该如何“消磨”这有限的时光,成为诗人抛给读者的一道值得深入思索的命题。诗人虽未直接给出答案,但从前两句的强烈对比中,已通过“寄情于言外”的方式,隐隐传达出了答案:时光匆匆如流水,人生在世,应当紧紧抓住每一分光阴,投身于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中。从表面上看,这是诗人对岁月匆匆流逝发出的感慨,其中仿佛蕴含着深深的怅惘。但正是这种感慨,能引发读者无尽的联想,在看似平常的语句中蕴含着奇崛的深意,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不同的读者阅读此诗,会产生不同的触动,或使人猛然警醒,或令人激昂奋进。

4. 作品点评

全诗巧妙布局,以轻松之笔承载厚重之意,于诙谐中蕴含庄重。以小见大,虽篇幅短小,文字质朴浅近,却蕴含着广阔的内涵。仅二十字,借日常生活中对“闻鸡声”的细微感触,便深刻揭示出“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深刻道理。读者能从中汲取智慧,收获良多,真正做到了言辞浅近而旨意深远,充满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虽然这首五言绝句只有20个字,却寄托着他的无限感慨。

现代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瑚《魏源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乾隆《木兰祠》

下一篇:清·王夫之《清平乐·咏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