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tāi
shí
liáng
hòu
guān

朝代:清作者:魏源浏览量:3
yàn
qiū
zhī
yān
cāng
cāng
zhōng
tiáo
zhī
léi
láng
láng
kuāng
zhī
hào
hào
jiāng
wéi
yǒu
tiān
tāi
zhī
zài
shí
liáng
rén
gōng
zhāng
néng
chēng
kāi
wàn
qiān
zhàng
fàng
chū
qīng
xiāo
jiǔ
dào
yín
shuāng
lái
zhèng
zhí
lián
zhāo
liǎng
shù
fēng
sōng
tāo
yǒng
qiān
wàn
chóng
bēn
quán
chōng
duó
yóu
rén
chóng
gāng
chóng
chéng
zhèn
diàn
wàn
chē
zhēng
yīn
lín
shān
tóu
cǎo
dàn
yǒu
xiào
cāng
lóng
yín
jìn
yuè
huá
shī
湿
yuè
gèng
jiào
qiān
shān
wàn
shān
wéi
yīn
ěr
pàn
zhòng
xiǎng
jiē
xiū
jìng
zhōng
shì
jiāng
tāo
yún
chuí
hǎi
céng
guān
cháo
gèng
guān
hào
xiōng
zhōng
liǎng
shì
ěr
tīng
zhāi
xīn
sān
jūn
tiān
zào
kuàng
liáng
qiān
suǒ
zhì
jiāng
shān
zòng
shān
sēng
diào
tóu
xiào
xiū
dào
yuè
bīng
miào
liè
qióng
níng
liú
hēi
guāng
zhōng
xiàn
线
kōng
míng
yǎo
céng
bīng
cuī
tiān
bēng
chè
kōng
qíng
hào
qián
bīng
liè
hòu
bīng
chéng
shān
bǎi
tuí
dǎo
shì
shí
qiáo
shēng
yóu
jué
lǎo
sēng
zhàng
qióng
yōu
tǎo
shān
zhōng
shèng
chuán
shān
wài
líng
nán
xiàng
láng
dào
yuè
luò
shān
máng
máng
dàn
jué
shí
liáng
zhī
xià
yān
cāng
cāng
léi
láng
láng
xié
fēng
hào
hào
jiāng

译文

雁荡龙湫的瀑布烟雾弥漫茫苍苍,中条王官谷瀑布声如怒雷轰硠硠,庐山的瀑布声威豪壮浩浩如河江。天台山瀑布奇美不在瀑布在石梁,仿佛巨人侧卧时在伸出它的臂膀。臂力能撑开天台山高八万四千丈,让青天放出了银河九道犹如飞霜。我来观赏瀑布时正赶上连天阴雨,两岸被逼迫谷窄山狭暴风更怒狂。松涛翻滚卷起林涛一涌有千万重,狂奔的山泉冲击争夺掉游人的路。重重叠叠的山冈四面围合如重城,震怒的雷电如万车争先轰轰辚辚。吓得山头的草木都要迁移到别处,只剩下猛虎怒吼苍龙在龙潭啸吟。刹那间云收雨敛尽月光分外湿润,月下的瀑布比雨中瀑布安详静谧。千山万水之间只剩下了一种声音,耳畔里只觉得天地万籁都已停止。寂静中我疑似听到钱塘怒涛响起,这里天台瀑布如云垂江潮似海立。我曾经看过钱塘江潮又观赏瀑布,胸中的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两仪。我不用眼睛观看却用两耳来谛听,如斋戒三天心灵虔诚听天乐瑟瑟。造物主对我的恩赐真是慷慨大方,所到江山纵情展示它的壮丽奇特。山中老僧回头笑对我说你休唠叨,雨瀑月瀑哪如冰瀑那才十分美妙。如玉石破裂琼石凝固难以再流动,冰雪中出现黑光中线透明而深窈。到日丽天晴层冰积压一下忽摧崩,天崩地裂天空中忽现万里的天晴。前面的冰雪崩坠后面冰雪紧相乘,一日之间玉山群脉有上百座倒倾。此时不见樵夫牧人身影游人踪迹,我老僧扶着禅杖探究山中的幽景。山中的优美景致不必向山外人道,正像武陵桃花源难向渔人来说清。说完月已西落只觉群山苍苍茫茫,只感到石梁下面烟雾迷漾莽苍苍、雷声响硠硠,挟带着风声雨声浩浩荡荡如河江。

逐句剖析

"雁湫之瀑烟苍苍":雁荡龙湫的瀑布烟雾弥漫茫苍苍,

# 雁湫:指浙江省东南的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有“天下第一瀑”之称。湫,水潭。

"中条之瀑雷硠硠":中条王官谷瀑布声如怒雷轰硠硠,

# 雷硠硠:瀑布飞泻,滚石相击,声如雷鸣。硠,石头相击声。,中条之瀑:指中条山天柱峰的王官谷双瀑。中条,山名,在山西省南部。

"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庐山的瀑布声威豪壮浩浩如河江。

# 浩浩:水盛大貌。,匡庐:即庐山,在江西省西北部。相传古有匡裕结庐于此,故又名匡庐。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天台山瀑布奇美不在瀑布在石梁,

"如人侧卧一肱张":仿佛巨人侧卧时在伸出它的臂膀。

# 张:伸展。,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臂力能撑开天台山高八万四千丈,

"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让青天放出了银河九道犹如飞霜。

# 银河霜:比喻白色的瀑布。,青霄:青天。

"我来正值连朝雨":我来观赏瀑布时正赶上连天阴雨,

"两崖逼束风愈怒":两岸被逼迫谷窄山狭暴风更怒狂。

# 逼束:狭窄。,两崖:两边山崖。

"松涛一涌千万重":松涛翻滚卷起林涛一涌有千万重,

# 松涛:风撼松林,声如波涛,因称松涛。

"奔泉冲夺游人路":狂奔的山泉冲击争夺掉游人的路。

"重冈四合如重城":重重叠叠的山冈四面围合如重城,

# 重城:一重重城墙。,四合:四面围拢。

"震电万车争殷辚":震怒的雷电如万车争先轰轰辚辚。

# 殷辚:车轮滚滚如轰雷声。,震电:打雷闪电。

"山头草木思他徙":吓得山头的草木都要迁移到别处,

# 他徙:迁徙到别处。

"但有虎啸苍龙吟":只剩下猛虎怒吼苍龙在龙潭啸吟。

"须臾雨尽月华湿":刹那间云收雨敛尽月光分外湿润,

# 月华:月光。,须臾:一会儿。

"月瀑更较雨瀑谧":月下的瀑布比雨中瀑布安详静谧。

# 谧:静谧,宁静。

"千山万山惟一音":千山万水之间只剩下了一种声音,

"耳畔众响皆休息":耳畔里只觉得天地万籁都已停止。

# 休息:停止。,响:回声。

"静中疑是曲江涛":寂静中我疑似听到钱塘怒涛响起,

# 曲江:浙江的别名,下游称钱塘江,钱塘潮声势奇伟,蔚为壮观。

"此则云垂彼海立":这里天台瀑布如云垂江潮似海立。

# 此则云垂彼海立:意谓这里瀑布如云垂,那里江潮如海站立。化用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我曾观潮更观瀑":我曾经看过钱塘江潮又观赏瀑布,

"浩气胸中两仪塞":胸中的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两仪。

# 两仪:天地。《易・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

"不以目视以耳听":我不用眼睛观看却用两耳来谛听,

# 不以目视:不用眼看,意思是说用心思考。语出《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斋心三日钧天瑟":如斋戒三天心灵虔诚听天乐瑟瑟。

# 钧天瑟:即钧天广乐,指神话传说中的天上音乐。钧天:天帝居住地。,斋心:集中思虑,排除杂念。古人祭祀前,要斋戒三日。

"造物贶我良不悭":造物主对我的恩赐真是慷慨大方,

# 悭:吝啬。,良:实在,确实。,贶:赐予。,造物:造物主,天地自然。

"所至江山纵奇特":所到江山纵情展示它的壮丽奇特。

"山僧掉头笑休道":山中老僧回头笑对我说你休唠叨,

"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雨瀑月瀑哪如冰瀑那才十分美妙。

"破玉裂琼凝不流":如玉石破裂琼石凝固难以再流动,

# 凝不流:化用李贺《李凭箜篌引》:“空山凝云颓不流。”,琼:美玉。,破:此作动词用,与 “裂” 义同。

"黑光中线空明窈":冰雪中出现黑光中线透明而深窈。

# 空明窈:明亮而美丽。,黑光中线:形容冰瀑的裂缝。

"层冰积压忽一摧":到日丽天晴层冰积压一下忽摧崩,

"天崩地坼空晴昊":天崩地裂天空中忽现万里的天晴。

# 晴昊:晴朗的天空。,坼:开裂。

"前冰已裂后冰乘":前面的冰雪崩坠后面冰雪紧相乘,

# 乘:趁,跟进。

"一日玉山百颓倒":一日之间玉山群脉有上百座倒倾。

# 颓倒:倾倒,崩塌。,玉山:冰山。

"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此时不见樵夫牧人身影游人踪迹,

# 游屐:古人游山所穿木屐。此指游人足迹。,樵牧:樵夫与牧童。也泛指乡野之人。

"老僧扶杖穷幽讨":我老僧扶着禅杖探究山中的幽景。

# 穷幽讨:到处探寻和观赏胜景。

"山中胜不传山外":山中的优美景致不必向山外人道,

# 胜:美妙的景致。

"武陵难向渔郎道":正像武陵桃花源难向渔人来说清。

# 难向渔郎道:桃花源中的人曾向渔民说,出去之后,关于桃花源不要向外人说道,故云。,武陵:武陵郡,古郡名,在今湖南常德一带。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记渔民本武陵人,误入桃花源,惊为神仙世界,故武陵桃花源为后世所称。

"语罢月落山茫茫":说完月已西落只觉群山苍苍茫茫,

"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只感到石梁下面烟雾迷漾莽苍苍、

"雷硠硠":雷声响硠硠,

"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挟带着风声雨声浩浩荡荡如河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为清代魏源所作七言古诗。魏源一生钟情山水,此诗是其晚期游历浙江天台山时的佳作。诗开篇以雁湫、中条、匡庐瀑布特色作衬,凸显天台石梁瀑布“不奇在瀑奇石梁”。继而以夸张笔调,借怒风、连雨等描绘雨瀑之雄险;“须臾雨尽”又转至月瀑,以静衬声,显其柔美;再借老僧之言,勾勒冰瀑静中见壮之美。全诗善用对比、夸张、拟人,想象丰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随景变换逐一铺陈。语言雄丽明快,多次换韵,契合瀑布气势。整体风格奇伟奔放,既展现天台山石梁瀑布变幻奇观,又抒发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予人以美的享受与对自然胜景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末经史学者、思想家、文学家

魏源(1794~1857),清末经史学者、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晚年皈依佛教,法名承贯,湖南邵阳(今属隆回)人。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魏源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与龚自珍同属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1842年,他著成《圣武记》,又编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他倡办民用工业,要求改革漕运、盐法,减轻赋税,兼顾商人利益,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其工诗文,风格遒劲,山水纪游诗艺术成就较高。著作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写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为魏源晚期作品。早年他就曾向“嵯峨万古”的太行山立下“何不借风雷,一壮天地颜”的奇志。但后在幕僚生涯中,他再也难以忍受清政府的腐朽,于是面对钱塘大潮喊出了“倒驱江海回暮涛”的壮愿。魏源一生行迹遍布半个中国,热爱山水,其山水诗渗透着对祖国河山的深情,此次游浙江天台山,面对石梁飞瀑的壮丽景观,写下多首诗篇,该诗是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诗中描绘了天台山石梁飞瀑在雨中和月下的不同景象,以及冰瀑的奇异壮美,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变幻。借对瀑布景观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游览时心旷神怡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对比:开篇将雁湫、中条、匡庐瀑布的特色与天台石梁瀑布相较,以他处瀑布烘托出天台石梁瀑布“不奇在瀑奇石梁”的特异之处,凸显其独特魅力。夸张:诸如“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这般语句,极力夸大石梁之力与瀑布磅礴之势,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与冲击力。动静结合:描绘雨瀑时,“松涛一涌千万重,奔泉冲夺游人路”等动态刻画,与月瀑时“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的静谧之境相互交织,让诗歌节奏张弛有致,景观呈现更为立体丰富。拟人:诗歌多次运用拟人手法,比如赋予山头草木“思他徙”的情感与想法,将草木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瀑布声响之震撼,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与趣味性。铺陈:对雨瀑、月瀑、冰瀑展开细致描绘,依次渲染不同状态下瀑布的景象,层层推进,全方位展现天台石梁瀑布的奇幻多变,使读者能充分感受其奇妙。

3. 分段赏析

开篇部分:“雁湫之瀑烟苍苍……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诗人先宕开一笔,写曾经游历过的雁湫、中条、匡庐等瀑布,用“烟苍苍”“雷硠硠”“浩浩如河江”分别勾勒其特色,再通过对比,突出天台石梁瀑布“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运用比喻,生动展现石梁形态;“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瀑布自此而下飞泻深谷,如“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这一“放”字,与上句“力”字呼应,使人感受到石梁瀑布突发直泻的劲势,赋予石梁强大力量感,凸显瀑布突发直泻之劲势,将天台瀑布的奇景凸现于读者面前。接下来作者不再直接铺陈、渲染石梁瀑布之劲,转而一层层地描写出瀑布变化,先描写雨瀑“我来正值连朝雨……但有虎啸苍龙吟”,描绘诗人观瀑时遇连朝雨的情景。“两崖逼束风愈怒”营造紧张氛围,“松涛一涌千万重,奔泉冲夺游人路”松涛如涌,奔泉夺路写如瀑雨势,用夸张、动态描写,展现雨瀑的磅礴气势。“重冈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写出大雨倾泻与瀑布喷坠之声交织,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怒雷轰鸣,万车竞奔,以致草木震悚、龙虎惊吼。接着描写月瀑“须臾雨尽月华湿……耳畔众响皆休息”,笔锋一转,雷声雨声戛然而止,由雨瀑转至月瀑。“须臾雨尽”节奏突变,托出了“月瀑”妙境。这是月下之瀑,也可是月光如瀑。“月瀑更较雨瀑谧”直接点明特点,“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以动衬静,通过描写听觉感受,展现月瀑轻柔、清幽之美,与雨瀑的雄险形成强烈反差。最后在继“月瀑”之后,诗人借山中老僧的话:“我曾观潮更观瀑……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引出冰瀑,勾画了一幅更为奇异高洁的“冰瀑”图。“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细腻描绘冰瀑外观,晶莹剔透又神秘。“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用夸张展现冰瀑崩裂时的壮观。结尾“语罢月落山茫茫……浩浩如河江”与开篇呼应,收束全诗,让人沉浸在石梁瀑布的壮美意境中,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是魏源众多山水诗中的一首作品。诗人运用丰富想象、夸张、对比等手法,生动展现天台石梁瀑布的奇异壮美。语言雄丽明快,多次换韵,与瀑布的奔腾气势相契合,节奏富有变化,层次分明且各具异态,相互映衬,全方位呈现了大自然的神奇瑰丽,表达了诗人对山河的热爱,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其游览时的心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为清代山水诗增添了独特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读过李白《望庐山瀑布》者,谁能不为诗人那神奇的想象、夸张动人的描摹而惊叹?所以连苏东坡也不免断言:“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诗”。仿佛李白之作,从此空前绝后,只可令后世咏瀑者俯首称臣了。但天下之瀑是描摹不尽的,艺术的创新也是从无止境的。魏源此诗,正就在李白创造的晴日观瀑奇境外,又开了雨、月、冰瀑之新境,把天台石梁之瀑,表现得如此风神殊绝、气象万千。如果说李白咏瀑采用了简短的七绝体,正如清磬一击,妙韵无穷;则魏源之咏采用的长篇歌行体,又恰似“嘈嘈切切错杂弹”的琵琶,奔腾回旋、跌宕澎湃。可见这两首咏瀑之作,实在是异曲同工、各臻妙境。

不详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潘啸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下一篇:清·方维仪《死别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