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做成秋":淅淅沥沥的夜雨,滴答出一个寒秋,
"恰上心头":也恰好将深深的思念,洒上我心头。
# 恰:恰好。
"教他珍重护风流":你一定要珍重自己,保护好绰约的风姿。
# 风流:指美好动人之风韵。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护:保护。
"端的为谁添病也":你究竟为谁才生了病?
# 端的:究竟、到底。
"更为谁羞":又是为谁才如此娇羞?
# 羞:娇羞。
"密意未曾休":珍藏的心意不曾休止,
# 密意:隐秘的情意。
"密愿难酬":心中的愿望难以实现。
"珠帘四卷月当楼":我轻轻卷起四周的珠帘,让月光洒满高楼。
# 珠帘四卷:谓楼阁四面的珠帘卷起。
"暗忆欢期真似梦":回想起欢聚的日子,真像一场美梦,
"梦也须留":纵然是梦,我也要竭力挽留。
# 留:挽留。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悲秋题材的词。描绘了秋夜细雨引发的愁绪,通过对叮嘱离人珍重、自身因情添病含羞等细节的描写,体现了对离人的深情。词中倾诉了内心密意难休、密愿难酬的遗憾,回忆往昔欢期仿若梦境,却又渴望留住这份如梦记忆,表达了词人对过往美好情感的眷恋与不舍,尽显其复杂而深沉的相思情怀。
2. 写作手法
烘托:开篇“夜雨做成秋”,描绘出秋雨连绵的景象,这暮秋的凄冷之景,恰似愁绪弥漫,有力地烘托出词人满心的愁苦与无奈,奠定全词哀伤基调。
3. 分段赏析
上片秋风秋雨愁煞人,深秋之际,恰是人心极易陷入苦闷之时。举目四望,万物凋零,一切都渐趋沉寂,这般景象,自然会令人心中郁郁。纳兰性德自幼体弱多病,寒疾缠身,常因天气的变幻无常而卧病在床。在这肃杀的季节里,孱弱的身体,漫长而看不到尽头的人生,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让纳兰感到万念俱灰。“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提及秋天,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那连绵不断的细雨,以及早早降临的夜幕,愁绪也随之悄然重回心间。“教他珍重护风流”,初看以为是对友人表达珍重之意,期望友人在未来的岁月里顺遂安好。然而,细细品味,又似并非如此。“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思念友人,按常理不应至于思念成疾。若说是思念恋人,可遍览纳兰生平,却难以捕捉到与这位女子相关的丝毫信息。下片之中,既然寻觅不到踪迹,那不妨暂且将其视为纳兰性德拟人的写法。在这首词里,纳兰隐秘的情感得以尽情宣泄。他轻声倾诉道:“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心中的思念从未停歇,只是这深深的想念却无法化作相见的机会,因而满是遗憾。词人不禁追忆往昔,回味曾经欢聚时的快乐,那种感觉如梦似幻,亦真亦假。明月高悬,对着夜色喟然叹息,这一切仿若一场虚无缥缈的梦幻。“珠帘四卷月当楼”,楼阁上的珠帘高高卷起,月光倾洒而入,光线黯淡,这更使得这份思念愈发显得不真实。或许“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纳兰在病中,思绪纷飞、胡思乱想的产物。所谓对伊人的思念,也只是他病中恍惚间的臆想罢了。
4. 作品点评
全词道尽人间悲哀,明知无意义却不得不做,满心不情愿仍要强颜欢笑。纳兰性德厌倦职业,藐视富贵,不屑仕途,对轻易获得的荣华富贵厌恶至极。他一心想抛开这一切,包括富贵家庭,追寻自由。但命运弄人,从出生起,家族使命与世俗期许便如枷锁加身,让他无力挣脱,只能在痛苦无奈中徘徊。
# 这首词依然是悼念亡妇,但表达方式与其它悼亡词不一样。他用责备的口气表现对亡妇的爱与怜。这更能强化自己的感情,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近代文学家浦伯良《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上一篇:清·沈德潜《游虞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