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āo
lóu
wàng
yuè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gāo
lóu
yuè
xuě
èr
zhèng
chán
juān
yuè
míng
fěi
cuì
diàn
yóu
lái
gōng
zhī
jǐn
shēng
xiǎo
zhū
xián
zhū
xián
jiě
chóu
shǒu
yún
yì‌
shēng
luò
tiān
shàng
wén
zhě
jiē
lèi
liú
bié
láng
jīng
nián
wàng
láng
chū
lóu
qián
qīng
tiān
rù‌
hǎi
shuǐ
yuè
zhū
yuán
yuè
yuán
quē
jiàn
cháng
ān
dào
bái
shuāng
shā
miè
xíng
rén
yuè
chū
guāng
zài
tiān
yuè
gāo
guāng
zài
dāng
tóng
xīn
rén
liǎng
liǎng
xiāng

译文

忧愁又忧愁,我站在高楼上,月亮洁白如雪。十六岁的她正值美好年华,月光下,她头上的翡翠首饰闪闪发光。她向来擅长织锦,从小就喜欢弹奏朱红色的琴弦。从小就喜欢弹奏朱红色的琴弦。她的素手就像漂浮的云朵一样美丽。她的琴声一声传向天际,听到的人都忍不住流下眼泪。自从与郎君分别已经多年,我每天都在楼前盼望郎君归来。青天仿佛沉入大海,碧绿的月亮像珍珠一样圆。月亮圆了又缺,始终不见我心意的长安客人。古老的道路上白霜浓重,沙地上行人的足迹都已消失。月亮升起时,月光洒在天边,月亮升高后,月光洒在大地上。什么时候才能与同心之人相聚,两人永远不分离。

逐句剖析

"戚戚复戚戚":忧愁又忧愁,

"高楼月如雪":我站在高楼上,月亮洁白如雪。

"二八正婵娟":十六岁的她正值美好年华,

"月明翡翠钿":月光下,她头上的翡翠首饰闪闪发光。

"由来工织锦":她向来擅长织锦,

"生小倚朱弦":从小就喜欢弹奏朱红色的琴弦。

"朱弦岂解愁":从小就喜欢弹奏朱红色的琴弦。

"素手似云浮":她的素手就像漂浮的云朵一样美丽。

"一声落天上":她的琴声一声传向天际,

"闻者皆泪流":听到的人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别郎已经年":自从与郎君分别已经多年,

"望郎出楼前":我每天都在楼前盼望郎君归来。

"青天入海水":青天仿佛沉入大海,

# 入:一作如。

"碧月如珠圆":碧绿的月亮像珍珠一样圆。

"月圆已复缺":月亮圆了又缺,

# 已:一作以。

"不见长安客":始终不见我心意的长安客人。

"古道白于霜":古老的道路上白霜浓重,

"沙灭行人迹":沙地上行人的足迹都已消失。

"月出光在天":月亮升起时,月光洒在天边,

"月高光在地":月亮升高后,月光洒在大地上。

"何当同心人":什么时候才能与同心之人相聚,

"两两不相弃":两人永远不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高楼望月》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围绕高楼望月的情境展开,开篇描绘出忧愁的心境与高楼上洁白如雪的月色。接着通过对一位美好女子的描写,展现其才艺与忧愁。随后借月圆月缺的变化,抒发与爱人分别多年不见的思念。又以古道、沙迹等景象烘托孤寂氛围。最后表达对与同心人永不分离的渴望。全诗情感细腻,意境悠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戚戚复戚戚,高楼月如雪”,开篇以叠词“戚戚”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忧愁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高楼月如雪”,诗人站在高楼上,看到月亮洁白似雪,将月色描绘得纯净而又清冷,烘托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好铺垫。中间两句:“二八正婵娟,月明翡翠钿”,引入一位女子形象,“二八正婵娟”点明女子正值十六岁的美好年华,“婵娟”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月明翡翠钿”,在明亮月光的映照下,女子头上的翡翠首饰闪闪发光,从侧面烘托出女子的美丽动人,也为下文展现女子的情感做铺垫。中间两句:“由来工织锦,生小倚朱弦”,进一步描写女子的才艺,“由来工织锦”表明女子向来擅长织锦,“生小已抚朱弦”说明她从小就喜欢弹奏朱红色的琴弦,展现出女子多才多艺的形象,丰富了人物形象,也为下文借音乐抒发情感埋下伏笔。中间四句:“朱弦岂解愁,素手似云浮。一声落天上,闻者皆泪流”,这几句将情感推向一个高潮。“朱弦岂解愁”,琴弦哪里能解开忧愁呢,一个反问句强调了女子内心忧愁的深沉。“素手似云浮”,描绘出女子弹奏时素手如漂浮的云朵般优美。“一声落天上,闻者皆泪流”,女子弹奏出的琴声仿佛能传到天上,听到的人都忍不住流下眼泪,通过夸张的手法,从侧面烘托出琴声中蕴含的忧愁之深,也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哀伤氛围。中间两句:“别郎已经年,望郎出楼前”,情感从对女子的描写过渡到诗人自身,“别郎已经年”,直接点明诗人与爱人分别已经多年,“望郎出楼前”,刻画了诗人每天都在楼前盼望爱人归来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爱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中间四句:“青天入海水,碧月如珠圆。月圆已复缺,不见长安客。”,这几句借景抒情,“青天入海水,碧月如珠圆”,描绘出青天仿佛沉入大海,碧绿的月亮像珍珠一样圆的景象,画面宏大而又美丽。“月圆已复缺,不见长安客”,月圆月缺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不见长安客”,“长安客”在这里可理解为诗人心中所思念的爱人,表达了诗人因长久分别而不见爱人归来的惆怅与失落。后两句:“古道白于霜,沙灭行人迹”,描绘出古老道路上白霜浓重,沙地上行人的足迹都已消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荒凉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强化了离别的哀伤。中间四句:“月出光在天,月高光在地。何当同心人,两两不相弃”,结尾部分,“月出光在天,月高光在地”,描写了月亮升起和升高后月光的不同位置,暗示时间的推移。“何当同心人,两两不相弃”,诗人发出感慨,什么时候才能与同心之人相聚,两人永远不分离,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与爱人长相厮守的渴望,使全诗的情感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下一篇:清·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