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
·
huā
céng
rǎn
xiāng
é
dài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huā
céng
rǎn
xiāng
é
dài
qiān
lèi
nán
xiāo
qīng
yùn
shuí
qiāo
shì
chuí
shì
fèng
qiáo
zhǐ
yīng
cháng
bàn
duān
qiū
cháo
yīng
tōu
jiāo
fāng
xiǎng
qián
tóu
jiàn
xiāo

译文

泥土的斑纹曾经浸染湘妃的黛色,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清雅的声响不知被谁叩响,并非犀角制成的乐槌,而是凤形首饰的轻触。本应长久陪伴端溪出产的紫色砚台,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暗中将心事偷偷传授给鹦鹉,在方响乐器的乐声里,仿佛重见玉箫的清音。

逐句剖析

"土花曾染湘娥黛":泥土的斑纹曾经浸染湘妃的黛色,

# 土花:此处指器物上的锈蚀斑迹。

"铅泪难消":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

"清韵谁敲":清雅的声响不知被谁叩响,

"不是犀椎是凤翘":并非犀角制成的乐槌,而是凤形首饰的轻触。

# 凤翘:凤形首饰。,犀椎:即犀槌。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的小槌。

"只应长伴端溪紫":本应长久陪伴端溪出产的紫色砚台,

# 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砚。端溪:溪名,在广东高要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瑞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

"割取秋潮":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

"鹦鹉偷教":暗中将心事偷偷传授给鹦鹉,

"方响前头见玉萧":在方响乐器的乐声里,仿佛重见玉箫的清音。

# 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是一首词,以隐秘情愫为核,勾勒出一段凄美无果的恋曲。上阕以斑驳竹痕与泪痕交织,暗写恋人竹林幽会的私密场景:苔痕覆盖的湘妃竹上,泪渍如铅难褪,凤尾钗轻触竹枝的清响,成为记忆里最动人的私语。下阕笔锋陡转,端砚墨色未干,秋潮暗涌,却道出“本应相守却离散”的憾恨。末句借“鹦鹉传语”的痴想,将无法言说的相思化作方响琴音前的玉箫和鸣,于隐晦中迸发锥心之痛。全词笔触含蓄蕴藉,字句委婉真挚,情愫如暗流涌动,虽未直言却直抵人心,读之令人魂魄震颤,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时间无明确记载。学界对其主旨存在多重解读:或解为隐秘情愫的流露,或释作悼亡之音的寄托,亦或视为咏物抒怀的雅作。然细究词中意象与典故,如“土花染黛”“凤翘敲竹”等细节,皆与咏物传统相契,故咏物之说更具说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隐秘恋情的词作。以“土花染黛”“铅泪难消”等意象,刻画湘妃竹上斑驳的泪痕,暗喻恋人幽会时的私密场景与难抑的相思之苦;借“端溪紫砚”“鹦鹉传语”等典故,将无法直言的眷恋转化为对秋潮的凝望与对玉箫声的追忆。全词通过物象与典故的层叠,含蓄传达出刻骨铭心的爱恋与求而不得的怅惘,情感真挚却隐晦婉转。

2. 分段赏析

上阕以湘妃竹为幕,勾勒隐秘竹林中的相会场景:开篇以斑驳苔痕与泪渍交织的竹影起笔,暗喻幽会环境的隐秘与情感的沉重;继而以“铅泪难消”双关恋人相见时泪涌心潮的悸动。后两句聚焦细节——凤形首饰与竹枝相触的清响,将瞬间触动感升华为永恒记忆符号,赋予无形情愫以具象韵律。下阕转写别后孤寂,笔触由实转虚:前两句以端溪紫砚与秋潮为意象,暗述试图以笔墨铭刻相思而不得的苦闷;末两句突转奇想,借鹦鹉学舌的痴举,将现实阻隔的相思化作超时空的声景对话。全词以“物象—动作—幻境”的递进结构,层层剖白隐秘恋情的炽烈与无奈,外敛内炽的情感张力贯穿始终。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秘恋为核,开篇即以“苔痕斑驳的湘妃竹”与“凝而不散的泪痕”构建起凄怆的视觉意象,暗喻这段隐秘情愫的苦涩与不可言说。全篇虽未直抒胸臆,却通过“凤翘叩竹”的清响、“鹦鹉传语”的痴举等细节,将求而不得的怅惘化作可触可感的物象。纳兰词中少见的明快笔调与隐晦笔法在此交融,在婉转迂回间将相思之苦剖出别样清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词是写一段深隐的恋情的。上片说与那可爱的人偷偷幽会的情景。下片说他们本应该成为相伴相守的伴侣,但却分离了。结二句用偷教鹦鹉学舌的痴情之举,表达了对她的刻骨相思。词很含蓄,很婉曲,但真情灼人,动人心魄。

不详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张秉戌《纳兰词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曹雪芹《金陵十二钗正册·巧姐》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