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n
chí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záo
cāng
tái
tōu
piàn
tiān
bái
yún
shēng
jìng
míng
yuè
luò
jiē
qián

译文

在布满青苔的土地上开凿了一方小池塘,池水清澈透明,这方池塘像是偷了一片蓝天。水面澄净得像一面镜子,将白云倒映其中,不知不觉夜已深了,明月倒映在水中,就像落在石阶之前。

逐句剖析

"凿破苍苔地":在布满青苔的土地上开凿了一方小池塘,池水清澈透明,

# 苍苔:青色苔藓。

"偷他一片天":这方池塘像是偷了一片蓝天。

"白云生镜里":水面澄净得像一面镜子,将白云倒映其中,

# 白云生镜:洁白的云如同镜子。

"明月落阶前":不知不觉夜已深了,明月倒映在水中,就像落在石阶之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盆池》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盆池为题,通过描写盆池中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美的追求。诗的前两句“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以“凿破”和“偷”两个动词,赋予动作以灵性,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仿佛以巧手打破地上苍苔的覆盖,窃取天空的一片美景。后两句“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将自然界的白云与明月巧妙地融入诗境之中,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而又梦幻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盆池》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通过“凿破”苍苔,仿佛“偷”取天空美景的动作,巧妙地将白云与明月融入诗境,描绘出一幅空灵澄澈、静谧祥和且充满梦幻氛围的自然画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诗人用“偷”字赋予小池塘以人的灵性,仿佛它主动“偷”取了一片天空,生动地表现出池塘水面上倒映天空的景象,使画面更加富有情趣。比喻:将池塘比喻为“镜”,通过“白云生镜里”和“明月落阶前”描绘出池塘水面的清澈平静,白云和明月的倒影如同真实存在一般,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意境。动静结合:诗中既有“白云生镜里”这样静态的描写,也有“明月落阶前”这样动态的描绘,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诗人以“凿破”二字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在布满青苔的土地上开凿出一方小池塘的动作。一个“凿”字,不仅表现了池塘的形成过程,更赋予了画面一种动态感。“偷他一片天”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仿佛池塘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偷走了天空的一角,巧妙地表现了池塘水面的开阔与清澈,仿佛将蓝天揽入怀中。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池塘的形态,更赋予了它灵动的生命力,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想象力。诵读指导:“凿破”二字稍重读,突出动作的力度;“偷他”二字宜快,表现出一种俏皮的语气;“一片天”语势上扬,传达出诗人对这片天空的珍视和喜爱。后两句:“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池塘的清澈与宁静。“白云生镜里”运用了比喻,将池塘比作一面镜子,白云倒映其中,仿佛是从镜中升起,生动地表现了水面的平静与澄澈。而“明月落阶前”则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明月倒映在水中,仿佛从天空落下,落在石阶之前。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月夜的静谧,更通过“落”字赋予了月亮一种动态的美感,与前一句的“生”字相呼应,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灵动。

4. 作品点评

《盆池》这首诗以风趣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灵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闲适的生活情趣。诗人巧妙地将一方小池塘与广阔天地相联系,通过“凿破”“偷”等动词赋予画面以动感,将小池塘比作一面镜子,映照出白云与明月,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意境。整体基调恬淡安静,有动静结合的灵动之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庄《春云》

下一篇:唐·鱼玄机《浣纱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