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ō
xíng
·
·
liǔ
jiā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liǔ
jiān
dāng
huā
mào
shǎng
xīn
yīng
chí
hǎo
cuò
jiào
shuāng
bìn
shòu
dōng
fēng
kàn
chuī
绿
yǐng
chéng
zǎo
jīn
diàn
殿
hán
jiē
chūn
cǎo
jiù
zhōng
lěng
nuǎn
shuí
dào
xiǎo
lóu
míng
yuè
zhèn
cháng
xián
rén
shēng
shì
chén
lǎo

译文

倚着柳树信笔题写诗笺,在花前,帽子歪戴,自由自在的嬉游总比受人驱遣要来得称心如意。受人驱遣的日子,青丝很快消磨成白发。我常在金銮殿值夜,看皇宫的台阶上生出春草,这其中的辛酸甘苦又能向谁倾诉?真不如在小楼中赏着明月闲度时光,人为什么非要把大好年华浪费在名利场上。

逐句剖析

"倚柳题笺":倚着柳树信笔题写诗笺,

# 倚柳题笺:倚柳三句:谓风流自赏,闲散度日总比从驾驱驰,日夜奔波劳碌要好。倚柳题笺,指作诗填词等优闲自适的生活。侧帽,斜戴着帽子。形容洒脱不羁,风流自赏的装束。语见《周书·独狐信传》谓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题笺:题诗。笺:供题诗、写信用的佳纸。

"当花侧帽":在花前,帽子歪戴,

# 侧帽:斜戴着帽子。形容洒脱不羁,风流自赏的装束。

"赏心应比驱驰好":自由自在的嬉游总比受人驱遣要来得称心如意。

# 驱驰:策马快奔,为供效力。,赏心:心意欢乐。

"错教双鬓受东风":受人驱遣的日子,

# 东风:春风,一年一度,转借为年光。

"看吹绿影成丝早":青丝很快消磨成白发。

# 绿影:指乌亮的头发。

"金殿寒鸦":我常在金銮殿值夜,

# 金殿寒鸦:金殿三句:意谓在宫廷里生活、作事,其中甘苦自识,冷暖自知,难与他人叙说。金殿、玉阶,代指皇宫、朝堂。

"玉阶春草":看皇宫的台阶上生出春草,

# 玉阶: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亦为台阶的美称,指朝廷。

"就中冷暖和谁道":这其中的辛酸甘苦又能向谁倾诉?

"小楼明月镇长闲":真不如在小楼中赏着明月闲度时光,

# 小楼明月镇长闲:小楼二句:镇长闲,经常是孤独悠闲,寂寞无聊。镇长,经常、常常。唐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人生何事缁尘老":人为什么非要把大好年华浪费在名利场上。

# 缁尘:黑色灰尘。常喻世俗污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莎行·倚柳题笺》为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上片以对比手法铺陈友人游宦的闲适自在与自身侍从生涯的拘囿困顿,两种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照;下片顺势转笔,以细腻笔触勾勒官宦生涯的刻板琐碎。全词借由这种今昔处境的映照,深切传达出词人对安闲自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错位的郁懑、庸常岁月的厌弃。看似是牢骚之语,却情致深婉,意蕴绵长,在仕与隐的矛盾中尽显真性情的流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为纳兰性德寄赠张纯修之作,当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张纯修赴任阳江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抒情诗。借友人游宦闲适与自身御前拘束对比,及对官宦生涯的描摹,表达了词人对安闲自适生活的向往,抒发了对人生错位、碌碌无为生活的苦闷与厌弃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将友人张纯修在阳江的闲适生活与自己在御前的拘束生活进行对比,突出词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对比开篇,将友人张纯修游宦生涯的闲适惬意与自身御前侍从的拘囿困顿并置,形成鲜明对照。词中“倚柳题笺,当花侧帽”的意象,勾勒出友人在阳江时倚傍柳色题诗、面对花开侧帽的自在生活——虽无建功立业的豪迈,却尽得闲云野鹤之趣。反观自身,虽身膺帝侧、仕途顺遂,于纳兰而言却如金丝笼中鸟,“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的喟叹,道尽对虚掷光阴的悔恨:镜中双鬓已染霜色,青春如东风吹絮般凋零,徒留庙堂之上的身心俱疲。这种对自由生活的追念与现实处境的无奈,借由“侧帽题笺”的浪漫与“双鬓成丝”的苍凉对照,在知己面前毫无保留地倾泻,足见其对友人的信任与精神共鸣。下片笔锋一转,着墨于庙堂生涯的冷峻写照。“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金碧辉煌的庙堂,阴森一片,充满了尔虞我诈。“金殿”“玉阶”的尊贵与“寒鸦”“春草”的伤感彼此辉映,生发出“就中冷暖和谁道”的感怀。只一“谁”字既写出了纳兰身居庙堂的孤独无依,又传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高山流水之意尽在其间。在词的结尾,纳兰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小楼明月镇长闲”,不如悠闲地独上小楼赏月,何必要沾染这世俗的尘埃。一句“人生何事缁尘老”,力透纸背,所有愁苦的失意情怀最终凝成一声重如千钧的叹息。

4. 作品点评

《踏莎行·倚柳题笺》全词深蕴纳兰对安闲自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错位的苦闷、庸常岁月的厌弃。虽似牢骚之辞,却尽显真性情,将对友人的拳拳思念深融其间,可谓情深义重之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对侍卫生涯的厌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一直成为纳兰心头挥之不去的愿望。因此,在寄友之作里,词人同样表达了此种情思。而“就中冷暖和谁道”的欲诉无门,可见其内心的苦痛。

不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燕婷、朱惠国《纳兰词评注》

# 这首赠别词似是牢骚之语,却尽显词人性情,将对友人的思念蕴含其间,可渭情深义重之笔。

不详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树海《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蒋春霖《浪淘沙·云气压虚栏》

下一篇:清·毛奇龄《赠柳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