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帖寒云次第飞":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
# 次第:依次。刘禹锡《秋江晚泊》:“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帖:即贴,靠近,贴近。
"向南犹自怨归迟":匆促南飞,惟恐落后。
"谁能瘦马关山道":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
"又到西风扑鬓时":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 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
"人杳杳":离人杳无踪迹,
# 杳杳:渺无音讯的样子。
"思依依":佳人愁思依依,
# 依依:恋恋不舍。
"更无芳树有乌啼":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
# 扫黛:古代女子以黛描画,这里指闺中妻子。黛,扫眉,即画眉。
"持向今宵照别离":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 宵:一作朝。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思乡词。借秋日雁阵南飞、关山险阻的景象,写出了词人出使边塞途中的思乡之情,语近情遥,逐层深入地展现出这份深沉的思念。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描绘大雁在寒云下依次南飞,连大雁都抱怨归期太晚。可词人出使边塞,却无法像大雁一样回归故乡,通过人与雁的对比,鲜明地烘托出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瘦骨嶙峋的马、险峻的关山道,加上扑面而来的西风,多个凄清的意象叠加,勾勒出一幅萧瑟的边塞羁旅图,进一步烘托出词人漂泊在外的孤寂与思乡的愁苦。下片:起笔便直抒胸臆,倾诉自己的愁思。紧接着,偏于杳杳依依之日闻乌鸦之啼声,在暮色苍茫之时,传来乌鸦的啼叫,这种凄凉的声音,渲染出更加哀伤的氛围,使得愁绪愈发浓厚。最后抬头同望一轮明月,词人仰望明月,明月是思乡的经典意象,借此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给读者留下悠长的回味空间。
# 这也是思妇之作。上片说,大雁匆促飞走,它们尚且埋怨南归太迟了,而离人却骑着瘦马,行走在关山道上。去年是古道西风瘦马,今年又是西风扑鬓。这几句,感情层层深入,而又流畅自然,有如清溪泻玉。
现代学者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 思妇在“秋淡淡,月弯弯”时怀念征人,悬想“明朝匹马相思处,知隔千山与万山”;征人在“瘦马关山道”上怀念思妇,叉拟“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下面两阕《鹧鸪天》分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正好互相映衬;合而观之,更见经营之妙。
不详中华书局编辑室编辑盛冬铃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
上一篇:清·王士祯《春不雨》
下一篇:清·紫静仪《长信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