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湖光载酒游":湖光山色,倒映如画,坐在船上,载酒而游,是多么的逍遥自在,
"青帘低映白苹洲":酒家的青布幌子低垂,掩映着开满白苹的沙洲。
# 白苹洲:泛指长满白色花的沙洲。唐李益《柳杨送客》诗:“青枫江畔白洲,楚客伤离不待秋。”,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
"西风听彻采菱讴":伴着采菱人所唱的歌曲泛舟湖上,欣赏着自然的美是多么的愉悦啊。
# 采菱讴:乐府清商曲名,又称《采菱歌》、《采菱曲》。,彻:完结,指乐曲的终结。
"沙岸有时双袖拥":在不远处的岸边,能看到行走在上面的年轻女子,时不时的舞动双袖来驱赶炎热,
# 沙岸有时双袖拥:沙岸二句:此二句描绘画船游于水中,从船上向两岸望去,所见繁华热闹,美女蹁跹的景象。沙岸: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双袖:借指美女。
"画船何处一竿收":天色渐晚,画船上收起钓竿,在岸边停靠。
# 一竿:宋时京师买妾,一妾需五千钱,每五千钱名为“一竿”。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故此处之“一竿”亦可指渔人。,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归来无语晚妆楼":归来后默默无语,独上晚妆楼。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自然风景的词,全词以清逸之笔绘就江南画卷,笔触淡雅如水墨轻染,借白描之法勾勒湖光潋滟、山色空蒙之景,字里行间流淌着士大夫对自然风物的沉醉与倾慕,更暗含挣脱尘网、归隐林泉的隐逸之思。
2. 写作手法
白描:《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宛如一幅清新雅致的水墨画。词人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秦淮河灯火之夜的迷人景致:湖面波光潋滟,小舟悠悠荡漾,似在诉说着水乡的温柔;酒家错落有致,灯火摇曳生辉,弥漫着人间烟火气;沙堤蜿蜒伸展,如巨龙静卧水畔,守护着这一方宁静。更有美女婀娜其间,为这夜色增添了几分旖旎风情。这般白描,不加雕饰,却将江南湖光山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士大夫对自然之美的由衷欣赏,以及他们内心深处渴望回归大自然的质朴情趣。化用:“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化用李后主《渔夫》中“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依有几人”一句,表达身在舟中,好似渔夫撑竿,尽享自然情趣的美好感触。
3. 分段赏析
上阕里,“十里湖光载酒游”,词人驾着小舟,载着美酒,悠然游于湖面。“青帘低映白苹洲”,那低垂的青色酒旗,倒映在长满白苹的水中小洲旁,画面清幽动人。“西风听彻采菱讴”,和着飒飒西风,沉醉于悠扬的采菱歌声,仿佛那曲调如轻柔的丝带,在湖面缓缓拂过。下阕中,“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此时,沙岸之上,有美女身姿轻盈,水袖翩翩起舞,真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江南水乡图。纳兰借李后主词中渔夫撑竿之景,抒发身在舟中,尽享自然之趣的惬意。李后主身为君王,身不由己,只能借词抚慰疲惫无奈之心。纳兰此词基调明朗闲适,虽不知他是否如后主般惆怅期待,但从词中满溢的情趣,足见其对山水的喜爱,一心只想回归自然,做天地间逍遥的酒客。
4. 作品点评
全词清丽而隽永,细腻地勾勒出秦淮河灯火辉煌之夜:湖面波光潋滟,小舟轻摇其间,酒家灯火阑珊,沙堤蜿蜒如带,美女顾盼生姿,灯火映照如昼。此景此情,尽显词人对自然之美的由衷欣赏,以及内心深处对归隐自然、悠然度日的深切向往。
# “归来无语晚妆楼”,给人无尽的回味。
不详学者、纳兰词研究员田萍
# 词人所谓“十里湖光载酒游”,亦不无杜牧“江湖载酒行”之意,所表达的是传统文人意欲沉湎于青山秀水,以获得心灵自由的一种梦想。杜牧在江南的风流倜傥,曾引领出多少怅惘。如今终于践履其问,进入画境了,这是何等幸福的事情。
不详武汉大学古典文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闵泽平
上一篇:清·罗元琦《黄河泛舟》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