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ǎn
ér
mèi
·
·
yǒng
méi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qióng
huā
dàn
zhuāng
shuí
bái
cháng
bié
yàng
qīng
yōu
rán
biāo
jìn
dōng
qiáng
bīng
tiān
fēn
jiān
liáng
lián
yáo
lěng
yān
yuè
shū
yǐng
héng
chuāng

译文

不要认为琼花淡雅素装,谁又和素白的神仙衣服相似呢。是那样的清新幽静,自然是风姿摇曳,仪态优美,不要靠近东边的墙垣。梅花的颜色风姿是上天的恩赐,都带着一些孤寂冷落。可怜漫漫的长夜,花在月光相伴下耐寒而艳丽,稀疏的梅花花影散落在窗前。

逐句剖析

"莫把琼花比澹妆":不要认为琼花淡雅素装,

# 澹妆:一作“淡妆”。,琼花:扬州琼花,传说神仙所种,珍贵无比。但现在所见的扬州琼花并非原株,而是聚八仙花的变种。

"谁似白霓裳":谁又和素白的神仙衣服相似呢。

# 霓裳:指神仙的衣服,因为相传神仙以云为裳。词人在这里是用之比喻梅花的外形。霓,虹的一种。《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别样清幽":是那样的清新幽静,

"自然标格":自然是风姿摇曳,仪态优美,

# 标格:仪态,风姿。宋苏轼《荷花媚·荷花》“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莫近东墙":不要靠近东边的墙垣。

# 莫近东墙:此处化用了宋代程垓《眼儿媚·咏梅》“一枝烟雨瘦东墙,真个断人肠”之句。

"冰肌玉骨天分付":梅花的颜色风姿是上天的恩赐,

# 冰肌玉骨天分付:意即梅花的颜色风姿是上天的恩赐。冰肌玉骨,本是形容女子肌肤白净,体态优美,此处是词人借以喻梅花的风姿脱俗。分付,交付。

"兼付与凄凉":都带着一些孤寂冷落。

"可怜遥夜":可怜漫漫的长夜,

# 遥夜:漫漫长夜。

"冷烟和月":花在月光相伴下耐寒而艳丽,

"疏影横窗":稀疏的梅花花影散落在窗前。

# 疏影:稀疏的梅花花影,出自宋代逋(bū)《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眼儿媚·咏梅》是清代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开篇就强调梅花之美独特,不可用淡妆比拟,其有着如白霓裳般的美丽,还有着别样的清幽和自然的标格,且不应靠近东墙这种世俗之处。下阕写梅花冰肌玉骨是上天赋予,但又兼带凄凉,最后描绘出在漫长的夜晚,冷烟、月色下梅花疏影横窗的孤寂画面。全词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纳兰性德对梅花高洁美丽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梅花孤寂凄凉境遇的怜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舒穆禄雪梅寄居于成亲王府纳兰性德家中,那段日子里,纳兰性德对表妹雪梅悉心关怀。两人于书房一同读书,两年时光朝夕相伴,耳鬓厮磨间,表妹的一颦一笑都深深印刻在纳兰性德心中。某一日,都已日上三竿,却始终不见表妹踏入书房,满心关切的纳兰性德赶忙前往探望。当看到表妹晨起梳妆的模样,他瞬间灵感迸发,遂作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梅词。通过将梅花与琼花对比,突出梅花淡妆素雅的特点,描绘其别样清幽、自然独特的标格。下阕写梅花冰肌玉骨的特质是上天赋予,却也承受着凄凉。营造出寒夜中,梅花在冷烟与月光相伴下,疏影横于窗前的孤寂画面,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也借梅花抒发了自身内心的凄凉孤寂之情。

2. 写作手法

化用:莫近东墙”化用了前人诗词中梅花相关意象来表达其高洁品性。诗词中常以梅花象征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莫近东墙”如同前人诗词所表达的,暗示梅花远离世俗喧嚣,坚守自身的高洁,化用前人对梅花品性塑造的意象,加深对梅花品格的刻画。宁可抱香枝上老,也不随黄叶舞西风”化用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诗句,通过化用此句,将菊花坚守枝头的气节移用到梅花上,强调梅花坚守自我、不屈从于世俗的高尚品格,丰富了梅花形象的文化内涵。“故应难看梅花”化用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中词句,借助李清照词中对梅花的情感与描述,进一步强调梅花品格的高尚纯洁,非一般人能轻易欣赏,以此来映衬本词中梅花的高洁难赏,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与情感深度。托物言志:通篇虽未提“梅”与“人”字,但借对梅花冰肌玉骨、别样清幽、孤高凄凉等特点的描写,以梅花自比或喻人,实则表达人的品格,借梅花抒发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与向往。

3. 分段赏析

“莫把琼花比淡妆,谁似白霓裳。”此联开篇点题,将梅花与淡妆对比,突出梅花之美独特。“莫把”一词加强了语气,“琼花”本就是美好的事物,却不能与梅花相比,“白霓裳”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的洁白与美丽,如同仙女的白色衣裳,给人以圣洁之感。“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这一联进一步阐述梅花的特质。“别样清幽”写出梅花清幽的独特韵味,“自然标格”强调梅花有着自然的品格风范,“莫近东墙”则给梅花增添了一种神秘和高洁的色彩,东墙可能象征着世俗的喧嚣或尘世的纷扰,梅花远离东墙,表明其不愿沾染世俗。“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上句描写梅花的外在美,“冰肌玉骨”是对梅花质地和色泽的高度赞美,是上天赋予的。下句则转折,说明梅花除了美丽的外表,还被赋予了凄凉的情感,这种凄凉感使梅花的形象更加立体,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哀愁。“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这一联描绘出一幅凄美孤寂的画面。“可怜”一词表达出词人对梅花的怜惜之情,“遥夜”点明时间是漫长的夜晚,“冷烟和月”营造出清冷的氛围,“疏影横窗”则是典型的咏梅意象,稀疏的梅影横斜在窗户上,将梅花在夜晚的孤独、清冷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此词多处巧妙化用前人诗词,却毫无生硬之感,如盐入水,不着痕迹。不仅将前人的诗意与自身的表达完美融合,还推陈出新,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神韵悠然自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则就花之神情描写而隐有寄托者,皆一面写花,一面自道也。

现代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唐圭璋《纳兰容若评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陈维崧《纪艳》

下一篇:清·王士祯《悼亡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