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千亩入秦关":渭水流域的千亩竹林一直延伸到秦地的关塞,
# 秦关:原指秦地关塞。此指关中地区。,渭川:中国古代著名的产竹基地。
"淇澳青青水一湾":淇水弯曲处的竹林青翠欲滴,碧水环绕成弯弯的水湾。
# 淇澳:淇澳,本作“淇奥”。淇水弯曲处。典出《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毛传:“奥,隈也。”
"两地高风来拱向":两地竹林的高洁风姿遥相呼应,仿佛在共同致敬,
# 两地高风来拱向:当指两地的君子竹隔着高耸的太行山脉遥遥相向。两地:指渭川和淇澳。高风:高尚的风操。以竹起兴歌颂卫武公的《诗·卫风·淇奥》之后,虚心有节的竹子也被称为“君子”。
"中间突兀太行山":中间隔着高耸险峻的太行山脉巍然矗立。
# 突兀:高耸的。
清代文人画家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抨击苛政、揭露时弊之作,语言通俗流畅,多用口语。其词作内容丰富,有狂怪之作,也有温婉情词,既有描写风俗民情的现实词作,也有吊古伤今的怀古之词。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号“六分半体”。代表作品有《悍吏》《逃荒行》《沁园春·恨》《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著有《板桥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淇澳青青水一湾》是清代郑燮所作的七言绝句,属于咏物诗。全诗以辽阔地域为背景,诗中着力刻画秦关内渭川与关外淇澳两地茁壮翠美的君子竹,赋予其高尚风操,让它们跨越突兀的太行山遥相呼应,在展现生动画面感的同时,托物言志,赞颂了君子般的高洁品格。
2. 分段赏析
“渭川千亩入秦关”,开篇便展现出宏大的景象。渭川之地,竹林广袤,千亩竹林一路延伸至秦关。竹子在传统文化中常象征着正直、气节,此处描写既展现出竹林的壮观,也暗含渭川之地所蕴含的高尚风骨。“淇澳青青水一湾”,描绘淇澳地区绿水环绕、草木葱茏的景致。淇澳同样以竹闻名,“青青”二字不仅写出竹子的生机盎然,更赋予其灵动鲜活的色彩,展现出淇澳独特的清幽高雅之美。前两句分别写渭川和淇澳,这两个地方都因竹子所代表的高洁品质而闻名。“两地高风来拱向”,诗人巧妙地将两地所象征的高尚风节汇聚起来,“拱向”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这两种高风汇聚的态势,仿佛在向某处集中,为后文做铺垫。“中间突兀太行山”,在两地高风汇聚之处,巍峨的太行山巍然耸立。太行山的“突兀”与前文两地的高风形成对比与呼应,太行山既像是承接两地高风的载体,又如同坚守高尚品格的象征,它雄伟、坚定,不可动摇,至此,诗歌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高尚气节的汇聚与坚守的主题完整地表达出来,含蓄而深刻地传递出诗人对崇高品格的敬仰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