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àn
jiāo
·
·
xiào
líng

朝代:清作者:郑燮浏览量:3
dōng
nán
wáng
sǎo
piān
ān
jiù
jiāng
shān
zhěng
lǎo
guì
cāng
sōng
pán
qǐn
diàn
殿
jiāo
lóng
lái
宿
wēng
zhòng
guān
shī
lín
tóu
jiǎo
jìng
suǒ
tái
hén
绿
xié
yáng
duàn
jié
rén
ér
wén
shuō
huàn
xīng
shén
shān
fēng
bàn
yōu
líng
dāng
nián
kāi
guó
yuán
zhǔ
rén
lèi
dàn
qián
kūn
wán
shì
jiè
juǎn
fēng
zhú
cán
lǎo
sēng
shān
pàn
pēng
quán
zhǐ

译文

东南方向的帝王之气,扫去了偏安一隅的旧习,江山变得严整有序。苍老的桧树和松树盘绕着寝殿,每夜都有蛟龙前来栖息。石人穿着整齐的衣冠,石狮子、石麒麟的头角,静静地被绿色的苔痕覆盖。夕阳下的断碑,没几个人会停下马来看上面的文字。听说世间万物更替、星辰移位,神山之上风雨交加,半夜里有幽灵在哭泣。没人记得当年开国的时候,元主像泥人一样泪流满面。如蛋壳般脆弱的天地,如泥丸般狭小的世界,衰败得像风中的烛火一样迅速。老和尚在山边,煮茶时只取一捧泉水。

逐句剖析

"东南王气":东南方向的帝王之气,

"扫偏安旧习":扫去了偏安一隅的旧习,

"江山整肃":江山变得严整有序。

"老桧苍松盘寝殿":苍老的桧树和松树盘绕着寝殿,

"夜夜蛟龙来宿":每夜都有蛟龙前来栖息。

"翁仲衣冠":石人穿着整齐的衣冠,

"狮麟头角":石狮子、石麒麟的头角,

"静锁苔痕绿":静静地被绿色的苔痕覆盖。

"斜阳断碣":夕阳下的断碑,

"几人系马而读":没几个人会停下马来看上面的文字。

"闻说物换星移":听说世间万物更替、星辰移位,

"神山风雨":神山之上风雨交加,

"夜半幽灵哭":半夜里有幽灵在哭泣。

"不记当年开国日":没人记得当年开国的时候,

"元主泥人泪簇":元主像泥人一样泪流满面。

"蛋壳乾坤":如蛋壳般脆弱的天地,

"丸泥世界":如泥丸般狭小的世界,

"疾卷如风烛残":衰败得像风中的烛火一样迅速。

"老僧山畔":老和尚在山边,

"烹泉只取一掬":煮茶时只取一捧泉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念奴娇·孝陵》是清代郑燮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先写东南地区展现出的新气象,打破了偏安的旧格局,再描绘寝殿及周边的景物,从苍劲的树木、有蛟龙栖息的传说,到被青苔覆盖的石雕、无人问津的残碑,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被淡忘的感慨;下片由世事变迁的传说入手,写人们淡忘开国旧事,以比喻感叹世界的脆弱与兴衰之快,最后以老僧烹泉的平静场景作结。此词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包含着对历史变迁、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表达出深沉的沧桑之感与淡淡的超脱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文人画家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抨击苛政、揭露时弊之作,语言通俗流畅,多用口语。其词作内容丰富,有狂怪之作,也有温婉情词,既有描写风俗民情的现实词作,也有吊古伤今的怀古之词。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号“六分半体”。代表作品有《悍吏》《逃荒行》《沁园春·恨》《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著有《板桥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开篇以“王气”点出东南方向的帝王气象,“扫偏安旧习”写出这种气象打破了偏安一隅的旧有格局,“江山整肃”则描绘出江山变得严整有序的状态。这里以直白的语言勾勒出时代变革带来的新局面,“整肃”一词既写出江山的气象,也暗含对这种格局的肯定,为全词奠定了厚重的基调。“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转向对具体景物的描写。“老桧苍松”以其苍老、苍劲的形象,烘托出寝殿的古朴与庄重,“盘”字写出树木环绕寝殿的状态;“夜夜蛟龙来宿”则以想象的笔法,赋予景物神话色彩,蛟龙的到来既凸显出寝殿的不凡,又暗示着此地曾有的威严。“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聚焦于寝殿周边的石雕。“翁仲”“狮麟”本是彰显威严的石雕,“衣冠”“头角”勾勒出它们的形态,而“静锁苔痕绿”则写出石雕被青苔覆盖的寂静景象。曾经象征威严的石雕如今沉寂,通过今昔状态的对比,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盛景不再的感慨,情感含蓄而深沉。“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以“斜阳”“断碣”描绘出黄昏时分残碑的景象,“断碣”暗示着历史的残缺。“几人系马而读”则以反问的意味,写出很少有人停下关注残碑上的文字,既进一步渲染了寂静的氛围,又暗含对历史被淡忘的惋惜,让时光流逝的感慨更为具体。下片“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闻说”引出对世事变迁的叙述,“物换星移”点明时代的更替。“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以带有凄清感的意象,渲染出时代变迁后的悲凉氛围,幽灵的哭泣更是将这种悲凉具象化,传递出对世事无常的慨叹。“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承接前文的变迁之感,写出人们已淡忘当年开国的盛况,“元主泥人泪簇”则以具体的形象,描绘出开国时元主泪流满面的情景。今昔的对比,既凸显了历史记忆的模糊,又通过“泪簇”传递出开国时的复杂情感,让对历史的感慨更添一层深度。“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以“蛋壳”“丸泥”比喻乾坤与世界的脆弱,“疾卷如风烛残”则写出世界衰败的迅速,如同风中残烛般易逝。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将世事无常具象化,传递出对世界脆弱、兴衰快速的深沉感慨。“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以“老僧”在山畔煮茶,只取一捧泉水的情景作结。老僧的平静与前文的悲凉、感慨形成对比,“只取一掬”传递出一种超脱于世事之外的淡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六)》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