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浪翻晴风飐柳":风吹麦浪翻涌,晴空下柳枝轻摇,
# 风飐柳:风吹动柳条。飐:风吹物使其颤动摇曳。
"已过伤春候":春天早已过去,伤春的时节也该结束了。
# 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因甚为他成僝僽":可为何我仍为他憔悴不堪?
# 僝僽:憔悴。王质《清平乐》:“从来清瘦,更被春僝僽,瘦得花身无可有。”
"毕竟是春迤逗":想来还是这恼人的春意仍在心头纠缠。
# 迤逗:汪刻本等作“拖逗”。
"红药阑边携素手":记得那年芍药花丛边,我牵起她洁白的手,
# 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红药阑:红芍药花之围栏。
"暖语浓于酒":她温暖的话语比美酒还要醉人。
"盼到园花铺似绣":如今终于等到满园繁花似锦,
"却更比":可思念的煎熬却让我,
"春前瘦":比春天时还要消瘦。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词。描绘了春去夏来之际,主人公因春愁未解而憔悴自伤,回忆与恋人芍药栏边携手游赏的温馨场景,体现了对逝去爱情的眷恋与无奈,表达了相思难寄、物是人非的孤寂悲凉。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麦浪翻晴风飐柳”一句,以麦浪翻涌、柳条摇曳的春末夏初之景,暗含时光流转而愁绪未消的怅惘。下片“红药阑边携素手”则借芍药栏前携手温语的暖意,反衬出“盼到园花铺似绣”时更显伶仃的孤寂,春色愈浓,相思愈深。物候变迁与情思跌宕浑然相生,将春愁与离思编织于草木荣枯间,愈显缠绵悱恻。承上启下:此词善用承上启下之笔勾连情思,“因甚为他成僝僽?毕竟是春迤逗”一句,既承接上片“已过伤春候”的时令流转,又以“春迤逗”巧妙引出下片对往昔春日情事的追忆。而“盼到园花铺似绣”则转折呼应前文,将春景的绚烂与词人“比春前瘦”的憔悴形成反差,既收束了春日余韵,又深化了相思入骨的哀婉。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头“麦浪翻晴风贴柳,已过伤春候”,描写的是晴天下,绿色的麦浪像大海的波浪,一层又一层,还带着淡淡的清香;柳树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摆。“麦浪”和“风飐柳”这些景象,都在告诉我们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让人伤感春天离去的时节已经结束了。这开头两句,读起来清新明朗,好像作者心里也挺开心的。但真是这样吗?紧接着一句“因甚为他成僝僽”,“僝僽”的意思是憔悴、愁苦。从周紫芝《宴桃源》词里“宽尽沈郎衣,方寸不禁僝僽”能知道,这“僝僽”可不是一般的烦恼,是因为哀愁让人脸色变得憔悴,模样都变了,就像柳永说的“衣带渐宽”。可既然已经过了伤春的时节,词人为什么还这么失落呢?词人好像自己也不明白,才会问“因甚”,像是在问自己到底为什么。但他真的不知道吗?上阕最后一句“毕竟是春迤逗”,就点明了他心里其实还在为春天感伤。这里的“春”,不只是指自然的春天,还包含着“春怀”“春情”这些复杂的情感。所以,接下来下阕就开始回忆往事了。下片“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这两句承接上阕“春迤逗”,说出了词人烦恼的原因。这是在回忆以前和心上人幽会的情景:还记得那天,在开满鲜红芍药花的栏杆旁边,他牵起了她的手,她也没有躲开,两个人说着温柔甜蜜的话,比美酒还要醉人。现在回想起来,既让人觉得美好,又忍不住伤心。“红药”就是芍药花,“红药阑”就是古诗词里常说的芍药栏,也可以泛指花栏。最早在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里就有“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南宋赵长卿《长相思》写“药栏东,药栏西。记得当时素手时”,《牡丹亭》里也有“转过那芍药栏前”。结尾两句“盼到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又回到了当下,写现在的情景和感受。好不容易盼到花开得像锦绣一样灿烂,可还是见不到想见的人,这样的反差,更显出词人孤独憔悴的样子,还有苦苦相恋的悲伤。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景和情都有,融合得很自然,风格朴素。
# 春去夏来,伤春的季节已经过了,而他还是烦恼异常,故上片结句点出伤春意绪仍在。而这“春”字又不止于自然之春,个中亦含“春怀”、“春情”的内蕴。因而下片前二句之回忆语便承‘春迤逗’而来,点明烦恼之由,即是她那美好的意态令人动情又使人伤感。结二句再转回写此时的情景与感受,翻转之中更透过一层地表达出斯人独憔悴的情态,苦恋的悲哀。
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张秉戍《纳兰词笺注》
上一篇:清·魏耕《弹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