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ún
yáng
shí
zhú
huā

朝代:唐作者:司空曙浏览量:2
yōu
shān
bié
xiāng
féng
zhōng
gāo
chū
shēn
qiǎn
fēn
cóng
dié
nán
zhēng
bái
tíng
liú
àn
ràng
hóng
shuí
lián
fāng
zuì
jiǔ
chūn
dào
qiū
fēng

译文

自从上次看到石竹花,还是在幽静的山中,这次在云阳寺与它重逢。高低不等的叶子里都有它们的身影,深浅不一的颜色遍布丛中。野生的蝴蝶难与其争洁白,庭院里的石榴花也输给了它的红艳。何人爱石竹花像我这般长久,可以从春一直到秋。

逐句剖析

"一自幽山别":自从上次看到石竹花,还是在幽静的山中,

# 幽山:僻远的山。,一自:自从。

"相逢此寺中":这次在云阳寺与它重逢。

"高低俱出叶":高低不等的叶子里都有它们的身影,

"深浅不分丛":深浅不一的颜色遍布丛中。

# 深浅不分丛:写同株花上有不同颜色的花朵。

"野蝶难争白":野生的蝴蝶难与其争洁白,

# 野蝶难争白:难以分出粉蝶和白花到底谁白。

"庭榴暗让红":庭院里的石榴花也输给了它的红艳。

# 让:差,逊色。,庭榴:庭院中的石榴花。

"谁怜芳最久":何人爱石竹花像我这般长久,

"春露到秋风":可以从春一直到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云阳寺石竹花》是唐代司空曙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主题是通过对云阳寺石竹花的描写,表达诗人对石竹花的热爱与赞美,透露出悠闲的生活情趣及身世之感。内容上,描绘了石竹花的形态、色调、花期等。写作手法上,运用衬托、对比等手法。首联写石竹花身世,颔联描绘其生机勃勃之态,颈联以蝶、榴衬托其颜色,尾联感叹其花期久却少人欣赏。全诗明白如话,自然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司空曙(720?~790?),唐代诗人。字文明,一说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一说今北京西)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中避地南方,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累官左拾遗。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或寄意幽远,或直抒哀愁,风格婉雅闲淡,语近性情,长于五律。司空曙还有不少赠别、交游的作品,工于造句,深于述情,名篇有七绝《江村即事》。代表作品有《田家》《喜外弟卢纶见宿》。著有《司空文明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云阳寺中石竹花的形象,它从幽山到寺院,虽身处寂寞却不向命运低头,叶子高低错落,花朵颜色绚烂,花期从春到秋。诗人通过对石竹花的细致描写,体现了石竹花的美丽与坚韧,同时也借花抒发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对比:“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将石竹花的生机勃勃与静寂的寺庙形成对比,更显石竹花的活力。借物抒情:全诗借石竹花的命运,抒发诗人对其命运的喟叹以及自身的身世之感。正衬:“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以野蝶之白、庭榴之红衬托石竹花的颜色,突出石竹花的洁白与艳丽。

3. 分段赏析

“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这句诗开篇点题,交代了石竹花的身世。“幽山”点明其原本生长在幽静的山谷之中,“别”字赋予石竹花一种离开故土的漂泊感。“相逢此寺中”则说明它如今被栽种在寺院里,从幽山到寺院,环境的变化让石竹花仿佛失去了自由,只能在这深幽的寺院中寂寞度日。诗人借石竹花的命运,喟叹其孤独寂寞,同时也蕴含着对那个时代人们可能遭遇的类似命运的忧苦之情。“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此句描写石竹花的形态。“高低俱出叶”描绘出石竹花叶子生长的状态,无论植株高低,都长满了粉绿色的叶子,展现出其生命力的旺盛。“深浅不分丛”则写出石竹花花朵的颜色,或深或浅,相互交织,不分丛簇,呈现出一种热热闹闹、生气勃勃的景象。这种生机勃勃的状态与静寂的寺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石竹花在寂寞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姿态,也暗示了诗人对石竹花这种精神的赞赏。“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运用衬托的手法来突出石竹花的颜色。“野蝶难争白”,写野外的粉蝶来采蜜时,落在石竹花上,让人难以分辨粉蝶和石竹花谁更白,极言石竹花之洁白。“庭榴暗让红”,将石竹花的红与庭院里如火红的榴花作对比,说榴花在石竹花面前都暗自退让三分,突出石竹花红色的鲜艳。通过这两句,体现了石竹花虽身处寂寞环境,却依然保持着矜持自重的态度,展现出一种不与世俗争艳却又独具魅力的气质。“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此句直抒胸臆。“谁怜”二字,写出了石竹花花期虽长,从暮春到秋风时节都能开花,却无人欣赏的寂寞与凄凉。诗人借石竹花无人怜惜的境遇,发出深沉的感叹,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或许诗人自比石竹花,在这世间虽有才华与美好品质,却如同石竹花在禅院一样,无人赏识,寂寞孤独。

4. 作品点评

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石竹花的形态与色调,于字里行间流淌出对其由衷的喜爱之情。诗中对石竹花枝叶高低、花色深浅的细致描摹,以及借野蝶、庭榴映衬其美的生动笔触,无不体现出作者沉浸其中的悠然心境与深切偏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高衢《和三乡诗》

下一篇:唐·李白《杂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