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春未足":东风已来,春意却还不够浓,
"试望秦城曲":我试着眺望秦城的曲折处。
# 秦城曲:指秦时都城。,试望:犹且望。
"青草状寒芜":青草就像寒冬里残留的荒草,
# 寒芜:指寒秋的杂草。诗意谓早春时节青草如同寒秋之草。
"黄花似秋菊":黄花像秋日的菊花。
"壮将欢共去":年轻时总与欢乐相伴而去,
# 将:与。
"老与悲相逐":年老了悲伤却如影随形。
"独作游社人":独自做个游春的人,
# 社:白社,地名。
"暮过威辇宿":傍晚经过威辇并投宿。
唐代诗人
司空曙(720?~790?),唐代诗人。字文明,一说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一说今北京西)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中避地南方,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累官左拾遗。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或寄意幽远,或直抒哀愁,风格婉雅闲淡,语近性情,长于五律。司空曙还有不少赠别、交游的作品,工于造句,深于述情,名篇有七绝《江村即事》。代表作品有《田家》《喜外弟卢纶见宿》。著有《司空文明诗集》。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东风春未足,试望秦城曲。青草状寒芜,黄花似秋菊”聚焦早春的景物特征,紧扣“春未足”展开。“东风春未足”点明时节特点:东风已吹,但春意尚未浓郁,“试望”一词既写诗人眺望秦城曲径的动作,也暗含对春意的试探与寻觅。“青草状寒芜,黄花似秋菊”是对早春景物的细腻描摹。初生的青草尚未舒展,形态仍如寒冬残留的荒草;偶然点缀的黄花,因周遭环境的萧瑟,竟让人错觉是秋日的菊花。诗人不写春花烂漫,反而以“寒芜”“秋菊”作比,既准确捕捉了早春“未足”的清冷特质,又通过景物的错位(春景似冬、似秋),暗写季节交替时的朦胧与寂寥,画面清淡却带着一丝寒意,与“春未足”的整体氛围呼应。后四句“壮将欢共去,老与悲相逐。独作游社人,暮过威辇宿”由景入情,将视线从自然转向自身,抒发岁月流逝带来的心境变化。“壮将欢共去,老与悲相逐”以鲜明对比直抒胸臆:年轻时出游,总是与欢乐相伴;如今老去,悲伤却如影随形。“壮”与“老”、“欢”与“悲”的对照,不仅是人生阶段的差异,更暗含对时光不可逆的怅惘,而早春的清寂景致,恰成了这份悲感的“背景板”,让暮年的感慨更显深沉。“独作游社人,暮过威辇宿”回归“游望”的情境,以“独”字收束全诗。诗人独自出游,傍晚路过“威辇”(或为地名,或指曾有权贵行经之地)投宿,“独”字既写当下独行的孤单,也与“壮将欢共去”的热闹形成隐性对比,暗含对过往同行时光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