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zhēng

朝代:唐作者:司空曙浏览量:1
gāo
fēng
chuī
zhù
wàn
lài
piāo
shù
chí
nán
yíng
kōng
jiàn
xiāo
sōng
quán
鹿
mén
shēng
luò
bīn
zhāo
zuò
zhēn
sēng
tīng
zhī
xiàng
liáo

译文

高风吹动玉柱似的风筝线轴,万千声响忽然一齐飘荡。飒飒作响的树影难以飞越,缠绕空中的细线渐渐消散。松间清泉鹿门夜,笙鹤悠扬洛水滨的晨朝。静坐与真僧同听,支颐凝望一片寂寥。

逐句剖析

"高风吹玉柱":高风吹动玉柱似的风筝线轴,

# 玉柱:弦柱的美称,常用以指代琴、瑟、筝等弦乐器,这里指代风筝。,高风:秋风。

"万籁忽齐飘":万千声响忽然一齐飘荡。

"飒树迟难度":飒飒作响的树影难以飞越,

# 飒:轻轻拂过。

"萦空细渐销":缠绕空中的细线渐渐消散。

"松泉鹿门夜":松间清泉鹿门夜,

# 鹿门:鹿门山,在湖北省襄阳市。东汉庞德公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

"笙鹤洛滨朝":笙鹤悠扬洛水滨的晨朝。

# 笙鹤:用王子乔吹笙之典。

"坐与真僧听":静坐与真僧同听,

# 真僧:戒律精严的和尚。

"支颐向寂寥":支颐凝望一片寂寥。

# 寂寥:空旷,高远。,支颐:手托脸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风筝》是唐代司空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两联着重描写风筝在风中的动态,展现了风筝随风飘舞、渐行渐远的画面,后两联则转入意境的升华,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静坐听禅、凝望寂寥的超脱心境。全诗将咏物与禅意完美结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司空曙(720?~790?),唐代诗人。字文明,一说字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一说今北京西)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早年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中避地南方,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累官左拾遗。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或寄意幽远,或直抒哀愁,风格婉雅闲淡,语近性情,长于五律。司空曙还有不少赠别、交游的作品,工于造句,深于述情,名篇有七绝《江村即事》。代表作品有《田家》《喜外弟卢纶见宿》。著有《司空文明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开篇点题,描绘风筝在风中飘荡的情景。“高风吹玉柱”以“玉柱”喻风筝线轴,形象生动;“万籁忽齐飘”则表现风筝随风飘荡时带动周围声响的效果,赋予风筝动态的生命力。颔联:此联进一步描写风筝在风中的动态。“飒树迟难度”表现风筝穿行于飒飒作响的树影之间的情状;“萦空细渐销”则细腻刻画风筝丝线渐渐消散的过程,暗示风筝渐行渐远。颈联:此联转入意境的升华,通过松间清泉、鹿门夜月、笙鹤悠扬、洛水晨朝等意象,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为后文表达超脱心境做铺垫。尾联:表达诗人静坐听禅、凝望寂寥的超脱心境。“坐与真僧听”体现诗人追求禅意的宁静心境;“支颐向寂寥”则以动作描写展现诗人凝望寂寥、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任华《寄杜拾遗》

下一篇:唐·韩愈《归彭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