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漫泥金入破篱":突然之间,中举的捷报就传入了我这贫寒简陋、篱笆围绕的家中,
"举家欢喜又增悲":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但这份喜悦里又增添了几分悲伤。
"一枝桂影功名小":我获得的这点科举功名,就如同那微弱的月中桂影一样渺小,
"十载征途发达迟":我历经了十年艰辛的求学历程,如今才获得这样的成就,实在是有些太迟了。
"何处宁亲唯哭墓":如今我能到哪里去侍奉双亲呢?只能对着他们的坟墓痛哭流涕,
"无人对镜懒窥帷":家中再也没有亲人陪伴,我连对镜梳妆、掀开帘帷的兴致都没有了。
"他年纵有毛公檄":就算以后有了像毛公那样举荐贤才的文书,
"捧入华堂却慰谁":我把它捧进华丽的厅堂,又能去安慰谁呢?
清代文人画家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抨击苛政、揭露时弊之作,语言通俗流畅,多用口语。其词作内容丰富,有狂怪之作,也有温婉情词,既有描写风俗民情的现实词作,也有吊古伤今的怀古之词。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号“六分半体”。代表作品有《悍吏》《逃荒行》《沁园春·恨》《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著有《板桥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喜又增悲”:“忽漫”写出了捷报到来的突然性,“泥金”指代中举的捷报,“破篱”则点明了诗人出身贫寒。中举的消息传入家门,举家欢喜,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又增悲”,则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这份喜悦中夹杂着难以言说的悲痛。颔联“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一枝桂影”象征着中举,诗人却认为这功名微不足道,“十载征途”则道出了他为求功名历经的漫长艰辛。此联通过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多年苦读终于有果的欣慰,又流露出对功名来得太迟的感慨。颈联“何处宁亲唯哭墓,无人对镜懒窥帷”:上句“何处宁亲唯哭墓”,表明诗人想要告慰亲人却只能到墓前哭诉,因为亲人已逝,无法分享他的喜悦。下句“无人对镜懒窥帷”,则通过描写家中没有亲人可以为自己梳妆对镜,自己也懒于去看那帘帷,进一步渲染了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体现出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内心的孤独。尾联“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毛公檄”代指以后可能获得的更高功名。诗人即使将来有了更大的成就,却无人可慰,与首联的“增悲”相呼应,将那种无法弥补的遗憾和悲哀推向了高潮,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眷恋以及对生命中无法挽回的缺失的痛惜。
上一篇:清·毛德琦《读书堂》
下一篇:清·郑燮《题半盆兰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