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劳亭畔":劳劳亭边,
"被西风一吹":西风吹过,
"逼成衰柳":柳树都憔悴了。
"如线如丝无限恨":无边无际的愁绪,
"和风和烟":伴着烟雨更增加了愁苦。
"江上征帆":江面上远行的帆船即将出发,
"尊前别泪":饯别宴席前洒下离别的泪水,
"眼底多情友":眼前是深情厚谊的友人。
"寸言不尽":想说的话太多,难以用简短言语表达完,
# 寸言:谓内心之言。钱起《逢侠者》云:“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斜阳脉脉凄瘦":那西下的斜阳脉脉含情,却也显得那般凄清、消瘦。
# 凄瘦:凄凉瘦削。,脉脉:含情欲吐的样子。
"半生图利图名":半辈子都在追求功名利禄,
"闲中细算":闲暇时细细盘算,
"十件常输九":十件事常常有九件失败。
"跳尽胡孙妆尽戏":就像猴子在戏台上蹦跳表演,用尽手段,
# 胡孙:又作“猢狲”,猴子的别称。
"总被他家哄诱":却总是被名利哄骗诱惑。
"马上旌笳":无论是骑着马时身边有旌笳相伴看似风光,
# 旌笳:指高官的仪仗,这里指高官。
"街头乞叫":还是落魄到街头乞讨,
"一样归乌有":到头来一切都化为乌有。
# 归乌有:谓死后一切皆空。
"达将何乐":就算显达了又有什么真正的快乐呢?
"穷更不如株守":穷困时还不如像守着树桩一样安守本分。
清代文人画家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抨击苛政、揭露时弊之作,语言通俗流畅,多用口语。其词作内容丰富,有狂怪之作,也有温婉情词,既有描写风俗民情的现实词作,也有吊古伤今的怀古之词。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号“六分半体”。代表作品有《悍吏》《逃荒行》《沁园春·恨》《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著有《板桥全集》。
1. 分段赏析
上阕:“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开篇点明地点为劳劳亭畔,西风肆虐,将柳摧残成衰柳之态。以“衰柳”这一意象起笔,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如线如丝无限恨”,既描绘出柳丝细长之状,又将柳丝比作愁绪,蕴含着词人无尽的离恨。“和风和烟”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朦胧、凄迷的氛围,烘托出离别的伤感。“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此几句从景过渡到人。“江上征帆”暗示友人即将乘船离去,行舟远去,充满漂泊之感。“尊前别泪”描绘出饯别宴上,词人及友人泪洒樽前的场景,极言离别的不舍。“眼底多情友”直接点明友人的情谊深厚。“寸言不尽”表明心中千言万语难以尽述,情感真挚浓烈。“斜阳脉脉凄瘦”,用拟人手法写斜阳,它含情脉脉却又带着凄清、消瘦之态,借景抒情,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到极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落寞与惆怅。下阕:“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下阕词人笔锋一转,由离别之情转入对人生的感慨。回顾半生为名利奔波,“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直白地写出在追求名利过程中大多事与愿违,充满挫败感。“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把自己比作被人哄诱、在舞台上不断表演的猴子,生动形象地讽刺了自己在名利场中被驱使、被戏弄的状态,深刻地揭示出追逐名利的虚幻与无奈。“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继续深化对名利的思考,“马上旌笳”象征着显达时的风光,“街头乞叫”代表着穷困时的落魄,词人认为无论达与穷,最终这些外在的名利都将化为乌有。最后发出“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的感慨,质疑显达的快乐,认为穷困时还不如安守本分,表现出词人对追逐名利生活的厌弃,以及对平淡、安稳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超脱名利的人生态度。
上一篇:清·朱彝尊《南乡子·明日别离人》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南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