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óng
jiāng
zuò

朝代:清作者:袁枚浏览量:3
jiǔ
bié
tiān
tāi
yǎn
qián
shàng
jué
bái
yún
shī
rén
yòng
qiú
qiào
kàn
shān
dào
zhè
西

译文

长久离别天台山,连道路都已变得陌生难寻,眼前仿佛还能感觉到白云低垂。诗人作诗追求奇崛峭拔的风格,为何不到浙西去游览观赏山水呢?

逐句剖析

"久别天台路已迷":长久离别天台山,连道路都已变得陌生难寻,

"眼前尚觉白云低":眼前仿佛还能感觉到白云低垂。

"诗人用笔求逋峭":诗人作诗追求奇崛峭拔的风格,

"何不看山到浙西":为何不到浙西去游览观赏山水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桐江作(其四)》是清代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组诗作品中的一首。这首诗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的怀念之情,即便久别,依然对那里的道路和白云印象深刻。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劝勉的口吻建议诗人去浙西看山,体现出对自然山水的推崇,希望诗人能在浙西的山水间寻得创作的灵感和乐趣。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旧地的怀念,又有对新的自然景观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抒怀诗。此诗通过描绘天台山云雾缭绕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浙西山水的赞美,并借景抒怀,暗含对创作灵感和艺术境界的追求。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开篇即言久别天台,曾经熟悉的道路如今已模糊难寻,这种对道路的迷失之感,不仅是空间上的,也暗示着时间流逝带来的记忆模糊。然而,眼前低垂的白云却格外清晰,“尚觉”二字强调了白云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通过这种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带着岁月沧桑又有当下清新之感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后两句:“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由前文的写景转而发表对诗歌创作的见解。诗人认为,写诗之人在运用笔墨时,应当追求一种独特、峭拔的风格,就如同来到浙西看山,能领略到不同于别处的景致一样。这里将诗歌创作与看山相类比,以看山的体验来启发诗歌创作,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应追求独特性的主张,使诗歌从单纯的写景抒情上升到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乾隆《雨后昆明湖泛舟骋望》

下一篇:清·钱秉镫《和方有怀孤鸳鸯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