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明半昧星":天上闪烁着半明半暗的星光,
# 昧:昏暗。
"三点两点雨":空中飘落三点两点小雨。
"梧桐知秋来":梧桐树儿已经感受到了秋意,
"叶叶自相语":叶叶间有说不完的话语。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秋夜中半明半昧的星星、稀疏飘落的细雨,以及仿佛能感知秋天、相互“私语”的梧桐树叶,营造出一种神秘、幽远且静谧的秋夜氛围,细腻地展现了季节变换时的独特景致,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细微变化的敏锐感知。
2. 分段赏析
“半明半昧星,三点两点雨”诗的开篇,“半明半昧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精准地描绘出夜空中星星的状态。星星闪烁不定,似明似暗,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的夜空之下,感受到夜晚的深邃与宁静。紧接着“三点两点雨”,描绘出细雨飘落的景象,“三点两点”这种数量词的运用,生动地表现出雨势的稀疏、轻柔,细雨如丝,增添了画面的朦胧感,也让秋夜更添一份清凉与静谧。这两句诗从视觉角度入手,通过对星星和雨滴的描写,勾勒出秋夜独特的景致,为全诗奠定了清幽宁静的基调。“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后两句诗,诗人将目光从天空转向了梧桐树。“梧桐知秋来”,点明了季节是秋天,梧桐树仿佛具有灵性,能感知到秋天的到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梧桐以人的感知能力。“叶叶自相语”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拟人效果,每一片树叶都像是在相互交流,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诗人通过这种独特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使原本静态的梧桐树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不仅展现了秋天梧桐树叶的动态之美,更传达出一种季节变换时的微妙感受,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树叶间的私语,体会到秋意渐浓的独特韵味。
上一篇:清·仓央嘉措《情诗(其十一)》
下一篇:清·朱祖谋《烛影摇红·春暝钩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