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g
shī

朝代:清作者:仓央嘉措浏览量:3
jìng
míng
jué
miào
xiàng
luò
huáng
quán
liǎng
máng
máng
nài
hóng
yán
shí
xiàn
zuò
fén
xiāng

译文

整日苦苦思索那美妙之相,天上地下都茫茫不见。无奈那红颜一时出现,无需枯坐与焚香修行。

逐句剖析

"竟日冥思绝妙相":整日苦苦思索那美妙之相,

"碧落黄泉两茫茫":天上地下都茫茫不见。

"奈何红颜一时现":无奈那红颜一时出现,

"不需枯坐与焚香":无需枯坐与焚香修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情诗(其七)》是清代诗人仓央嘉措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爱情为主题,描绘了诗人整日苦思恋人的模样却求而不得,忽然间红颜现身,让他顿觉无需再枯坐焚香祈愿的情景。写作上,诗人运用直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内心对恋人的渴望与乍见时的惊喜刻画得生动传神。前两句写诗人苦苦思索恋人的模样,却只觉茫茫无绪;后两句笔锋一转,写红颜突然出现,打破了此前的苦闷。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将对爱情的憧憬与意外得见的欣喜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仓央嘉措诗歌中真挚动人、情感直白的独特魅力,也反映出他对爱情的深切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藏族僧人、诗人,第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1683~?),藏族僧人、诗人。第六世达赖喇嘛。生于今西藏门隅地区。幼时当过牧童,深受民间歌谣的熏陶。15岁时,被认定为转世灵童,入布达拉宫学习佛教经典、诗歌和历算。其诗歌内容具有写实性、情感性、哲理性等特点,成功采用民歌形式创作情歌,推动了民歌发展,使“谐体”民歌成为藏族人民最喜爱的民歌形式。后人选出六十余首辑成《仓央嘉措情歌》流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竟日冥思绝妙相”,描绘诗人整日苦苦思索心中理想爱人的模样,“竟日”突出时间之久,“冥思”强调思索之深,尽显其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寻。“碧落黄泉两茫茫”,运用夸张和想象,以“碧落”(天空)和“黄泉”(地下)代指天地间所有地方,言明寻遍天地皆不见,将诗人求而不得的怅惘与迷茫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奈何红颜一时现”,“奈何”一词转折,表现出红颜突然出现时诗人的惊喜与意外,打破了此前的苦苦寻觅无果的状态。“不需枯坐与焚香”,此句承接上句,写当红颜出现后,诗人不再需要枯坐修行、焚香祈祷来寻觅心中爱人,直抒胸臆,将得见红颜的欣喜与满足之情表露无遗,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对这一偶然出现的红颜的珍视与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叶小鸾《将授戒再呈泐师》

下一篇: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