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g
shī
shí
sān

朝代:清作者:仓央嘉措浏览量:3
míng
móu
hào
chǐ
齿
yàn
shuāng
yuán
yuè
liǎng
xiāng
fǎng
仿
chóu
chàng
chán
juān
duō
huān
qíng
zhǐ
gōng
cháng

译文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容貌艳丽举世无双,与那圆满的月亮相比,两者极为相像。惆怅那美丽的佳人心中满是寂寞,短暂的欢情只能延续一个夜晚那么长。

逐句剖析

"明眸皓齿艳无双":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容貌艳丽举世无双,

"比拟圆月两相仿":与那圆满的月亮相比,两者极为相像。

"惆怅婵娟多寂寞":惆怅那美丽的佳人心中满是寂寞,

"欢情只供一夜长":短暂的欢情只能延续一个夜晚那么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情诗(其十三)》是清代仓央嘉措创作的一首情诗。仓央嘉措的诗歌多以爱情为主题,充满了浪漫与哀愁。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容貌绝美却内心寂寞的女子形象。首句夸赞女子明眸皓齿、艳丽无双,如同圆月般皎洁动人。次句将女子与圆月作比,暗示其孤独寂寞。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女子寂寞心境的同情,以及欢情短暂的无奈与惆怅,深刻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藏族僧人、诗人,第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1683~?),藏族僧人、诗人。第六世达赖喇嘛。生于今西藏门隅地区。幼时当过牧童,深受民间歌谣的熏陶。15岁时,被认定为转世灵童,入布达拉宫学习佛教经典、诗歌和历算。其诗歌内容具有写实性、情感性、哲理性等特点,成功采用民歌形式创作情歌,推动了民歌发展,使“谐体”民歌成为藏族人民最喜爱的民歌形式。后人选出六十余首辑成《仓央嘉措情歌》流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明眸皓齿艳无双,比拟圆月两相仿”通过外貌描写和比喻的手法,塑造出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形象。“明眸皓齿”具体描绘了女子的眼睛明亮、牙齿洁白,给人以直观的美感。“艳无双”则进一步强调了她的美丽独一无二。“比拟圆月两相仿”,将女子比作圆月,圆月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美好但又带着一丝清冷和孤寂,暗示了女子虽然美丽动人,但内心却有着寂寞的情绪,为后文的抒情做了铺垫。“惆怅婵娟多寂寞,欢情只供一夜长”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女子寂寞心境的同情以及对欢情短暂的无奈。“惆怅”一词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婵娟”指代女子,强调了女子的美丽和寂寞。“欢情只供一夜长”,“只”字突出了欢情的短暂,一个夜晚的欢情在漫长的时光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表达了诗人对爱情消逝的惋惜和对美好时光难以长久的感慨,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297》

下一篇: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十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