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jǐn
yàng
nián
huá
shuǐ
yàng
liú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jǐn
yàng
nián
huá
shuǐ
yàng
liú
jiāo
zhū
bèng
luò
gèng
nán
shōu
bìng
cháng
shì
qiè
shū
tóu
jìng
绿
yún
xiū
zhú
yuàn
bàn
chuāng
hóng
luò
huā
chóu
yīn
yīn
zhǐ
shì
xià
lián
gōu

译文

像锦缎一样美好的年华如流水般消逝,伤心的眼泪像珍珠一样掉落,更难收住。病愈之后体弱憔悴,于是常常害怕对镜梳头。窗外小径上绿竹枝叶繁茂却满含怨尤,窗边洒入的落日余晖映照着落花,更生出许多愁怨,心里越发不是滋味,只得放下卷帘,悄悄地独处深闺了。

逐句剖析

"锦样年华水样流":像锦缎一样美好的年华如流水般消逝,

# 锦样年华:谓锦绣一般的年华。此处指青春年华。

"鲛珠迸落更难收":伤心的眼泪像珍珠一样掉落,更难收住。

# 迸落:散落。,鲛珠:原指鲛人之泪化作了珍珠,此处比喻为泪珠。宋刘辰翁《宝鼎现·丁酉元夕》:“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迸落:散落。

"病余常是怯梳头":病愈之后体弱憔悴,于是常常害怕对镜梳头。

# 怯梳头:病起多脱发,栉则顺梳而下。怯,谓畏见落发。

"一径绿云修竹怨":窗外小径上绿竹枝叶繁茂却满含怨尤,

# 修竹:细长的竹子。,绿云:如云般繁茂的绿色枝叶。

"半窗红日落花愁":窗边洒入的落日余晖映照着落花,更生出许多愁怨,

"愔愔只是下帘钩":心里越发不是滋味,只得放下卷帘,悄悄地独处深闺了。

# 愔愔:幽深、消寂的样子。一说柔弱忧郁的样子。沈辽《读书》诗:“病骨愔愔百不知,不应投老更看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是清代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女子视角切入,描绘了一种哀伤、愁闷的氛围,抒写深闺孤寂与青春虚度的哀婉情思,体现清代文人词对传统闺怨主题的深化,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感伤之情。上阕将美好的年华比作流水,形象地写出了时光匆匆流逝,一去不返,奠定了全词哀伤的基调。下阕描绘了小径旁如绿云般的修竹似有哀怨,半窗透进的红日映照着落花满是忧愁的景象,借景抒情,通过修竹和落花表达出内心的哀怨和愁绪。“愔愔只是下帘钩”描绘出词人默默放下帘钩的动作,表现出其沉浸在哀伤之中,不愿面对外界的消极情绪,将词人的愁闷之情推向了更深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锦样年华水样流”运用比喻手法,将美好的青春年华比作锦缎,绚丽多彩却短暂易逝;又把时光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时光匆匆、一去不返的状态,直喻时光流逝之痛。“鲛珠迸落更难收”把眼泪比作鲛人泣出的珍珠,泪水如珠般迸落且难以收住,结合“病馀常是怯梳头”中病后身体虚弱、害怕梳头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词人容颜憔悴、内心痛苦的心理挣扎,将抽象的伤感具象化,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对时光流逝、容颜不再的哀伤。拟人:“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运用拟人手法。“怨”和“愁”将修竹和落花赋予了人的情感,绿云般的修竹仿佛带着哀怨,半窗的红日映照着落花,落花也似满怀愁绪。修竹和落花本是自然景物,经拟人化后,营造出一种弥漫的愁怨氛围,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哀伤,使无形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情景交融:上阕以时光流逝的哀伤为情感基调,通过病怯梳头、珠泪难收等细节,刻画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下阕描绘了“绿云修竹”“红日落花”的窗外景致,营造出愁怨氛围,将词人的哀伤之情融入到景色之中。最后“愔愔只是下帘钩”,词人默默放下帘钩,将内心的愁绪推向高潮,情景交融,把词人细腻而深沉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2. 分段赏析

上阕“锦样年华水样流,鲛珠迸落更难收。”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美好的年华比作锦缎,如流水般匆匆消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的易逝和珍贵。“鲛珠迸落更难收”则运用典故,以鲛人泣珠来比喻自己的泪水,形象地描绘出词人伤心哭泣、泪水如珍珠般不断掉落且难以止住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哀伤情绪,为全词奠定了哀伤的基调。“病余常是怯梳头。”从词人病后的生活细节入手,描写其连日常梳头这样简单的事情都心生畏惧。这一细节描写,侧面反映出词人因时光流逝、身体病弱而产生的内心愁苦和精神的不佳状态,使读者更能深刻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哀伤。下阕“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绘小径旁如绿云般的修竹和半窗透进的红日映照下的落花。将修竹和落花赋予了哀怨和忧愁的情感,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哀怨和愁绪。修竹的“怨”和落花的“愁”,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进一步深化了全词的哀伤氛围。“愀愔只是下帘钩。”通过描写词人默默放下帘钩的动作,表现出其沉浸在哀伤之中,不愿面对外界的消极情绪。“愀愔”一词描绘出一种寂静、忧愁的氛围,将词人的哀伤之情推向了更深层次,使全词的哀伤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深化。

3. 作品点评

词以时光起笔又收束,将惜春伤怀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巧妙唤起人们对青春易逝的警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乾隆《宿方山》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梅花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