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o
niàn
zhū

朝代:清作者:高士奇浏览量:2
niàn
zhū
bǎi
méi
shān
táo
wéi
zhī
yuán
xiǎo
yīng
táo
méi
zhī
zhōng
luó
hàn
sān
zūn
huò
liù
zūn
zhě
zuò
zhě
jīng
zhě
zhàng
zhě
dìng
kān
zhōng
zhě
yīn
shù
zuò
ér
shuō
zhě
huán
zuò
zhǐ
huà
lùn
zhě
tǎn
xiǎn
quán
nán
ér
qián
ér
hòu
shì
zhě
zhī
wéi
shù
bǎi
tuán
zhú
chá
lián
hè​​
píng
jīng
juàn
yòu
yǒu
yún
lóng
fēng
shī
xiàng
niǎo
shòu
suān
yuán
náo
cuò
jiān
chū
shì
zhī
shèn
liǎo
liǎo
míng
chuāng
jìng
xīn
guān
suǒ
luó
hàn
jǐn
fàn
xiàng
huò
wén
zhī
xiù
huò
jiā
shā
shuǐ
tián
chī
ér
shén
qíng
fēng
zhì
xiāo
sàn
sōng
bǎi
yán
shí
wèi
zhī
zhì

译文

我得到一百零八枚念珠,是用山桃核雕刻而成的,桃核圆得像小樱桃一般。一枚桃核之中,雕刻有三四尊罗汉,有的核里刻五六尊,有站立的,坐着的、研习经文的、拄着禅杖的、在佛龛中入定的、在树下盘腿而坐讲经说法的、围坐在一起指手画脚讨论议事的、袒胸赤脚弯腰曲背、行礼后上前侍奉的罗汉形象,总计起来,一百零八枚念珠里罗汉数量有五百。念珠上蒲团、竹笠、茶盒、拄杖、瓶钵、经卷等物件全都具备。还有云龙、风虎,狮子、大象、飞鸟、走兽,狻猊、猿猴之类的形象交错混杂在其中。起初看它,不太能看清楚细节。在明亮的窗户、干净的几案前,平心静气仔细观察,所雕刻的罗汉,仅仅像一粒粟米般微小,但罗汉的佛家相貌奇特古朴,有的身着有花纹的绮罗锦绣服饰,有的身着袈裟、水田衣、细麻布,而他们的神情风度,各自潇洒地呈现于松柏岩石间,可以说技艺达到极致了!

逐句剖析

"得念珠一百八枚":我得到一百零八枚念珠,

# 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

"以山桃核为之":是用山桃核雕刻而成的,

"圆如小樱桃":桃核圆得像小樱桃一般。

"一枚之中":一枚桃核之中,

"刻罗汉三四尊":雕刻有三四尊罗汉,

"或五六尊":有的核里刻五六尊,

"立者":有站立的,

"坐者、":坐着的、

"课经者、":研习经文的、

"荷杖者、":拄着禅杖的、

"入定于龛中者、":在佛龛中入定的、

# 龛:供奉神位、佛像等的小阁子。

"荫树趺坐而说法者、":在树下盘腿而坐讲经说法的、

# 趺坐:指佛教徒盘腿端坐,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

"环坐指画论议者、":围坐在一起指手画脚讨论议事的、

"袒跣曲拳、":袒胸赤脚弯腰曲背、

# 袒跣:脱袜赤足。

"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行礼后上前侍奉的罗汉形象,

"合计之":总计起来,

"为数五百":一百零八枚念珠里罗汉数量有五百。

"蒲团、":念珠上蒲团、

"竹笠、":竹笠、

"茶奁、":茶盒、

"荷策、":拄杖、

# 荷:拿,持。

"瓶钵、":瓶钵、

"经卷毕具":经卷等物件全都具备。

# 具:具备。这里是“有;存在”的意思。

"又有云龙风虎":还有云龙、风虎,

"狮象鸟兽":狮子、大象、飞鸟、走兽,

"狻猊猿猱错杂其间":狻猊、猿猴之类的形象交错混杂在其中。

"初视之":起初看它,

"不甚了了":不太能看清楚细节。

"明窗净几":在明亮的窗户、干净的几案前,

"息心谛观":平心静气仔细观察,

"所刻罗汉":所雕刻的罗汉,

"仅如一粟":仅仅像一粒粟米般微小,

"梵相奇古":但罗汉的佛家相貌奇特古朴,

"或衣文织绮绣":有的身着有花纹的绮罗锦绣服饰,

"或衣袈裟水田絺褐":有的身着袈裟、水田衣、细麻布,

"而神情风致":而他们的神情风度,

"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各自潇洒地呈现于松柏岩石间,

"可谓艺之至矣":可以说技艺达到极致了!

# 至:名词,极致;极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记桃核念珠》是清代文学家高士奇创作的小品文。本文聚焦一组山桃核雕刻念珠,以细腻笔触展现核雕艺术魅力。文中描绘每枚桃核刻有数尊罗汉,或立或坐、或诵经行走,蒲团、竹笠及云龙风虎等细节入微;明亮处观之,罗汉虽小如粟米,衣着神情各具特色,似萧散于松柏岩石间。以白描与细节刻画为主,借罗汉姿态、随身器物及环境衬托,凸显核雕“以小见大、精微传神”的技艺。从整体观核雕布局,到微观赏罗汉神态衣纹,层层递进展现雕刻艺术的极高境界。作品既赞美了山桃核念珠雕刻工艺的精湛——于毫厘间造万千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高士奇(1645~1703),清代诗人。字澹人,号江村、瓶庐等,谥文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以监生供奉内廷,得康熙帝宠幸,官至少詹事,后因结党营私被劾,解职归里,又复召入京,直南书房。其工诗文,善书法,精鉴赏,所藏书画丰富。其诗题材较窄,多应制之作,内容贫乏,手法单一,少数诗篇文笔疏宕有韵味。著有《清吟堂全集》《左传纪事本末》《城北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开篇直入主题,点明念珠材质与形态。作者以“小樱桃”比喻桃核,既勾勒出念珠小巧圆润的外形,又暗含天然质朴之感,为后文雕刻技艺的精湛埋下伏笔。紧接着“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短短数语,便将桃核之小与雕刻数量之多形成强烈反差,引发读者对微观雕刻艺术的好奇。​“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荫树趺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此句采用铺陈排比,一口气罗列罗汉的十余种姿态,从静态的“入定”“趺坐”,到动态的“荷杖”“前趋”,全方位展现雕刻内容的丰富。“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其间”,进一步补充雕刻细节,不仅有人物,更涵盖器物、神兽,仿佛将一个微观佛国世界浓缩于桃核之上。这些描写如工笔细描,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雕刻的繁复与精巧。​“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作者通过“初视”与“谛观”的视角转换,生动展现了雕刻艺术的独特魅力——远看模糊,近观却细节毕现。“仅如一粟”强调桃核之微,“梵相奇古”“神情风致”则突出雕刻的传神,罗汉们或身着锦绣,或身披袈裟,在松柏岩石间神态各异,悠然自得。“可谓艺之至矣!”以直白感叹收束全文,毫不掩饰对雕刻者鬼斧神工技艺的赞美,将作者的惊叹之情推向高潮,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微雕艺术的震撼与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曹雪芹《乐中悲》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二十八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