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一长望":站在高楼上远望,
"故园何日归":不知何时才能回故园。
"烟尘拥函谷":叛军已经攻下了函谷关,
# 函谷:关名,故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拥:壅蔽,一作“在”。,烟尘:尘埃。代指战争。
"秋雁过来稀":南飞的大雁也很少见。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西楼》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思乡诗。这首诗介绍了诗人登楼远望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战火纷飞中故乡的遥远与归家之难,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时局动荡的忧虑。诗中营造了一种孤寂惆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有家难归的无奈与内心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烟尘拥函谷,秋雁过来稀”,诗人借函谷关的烟尘和稀少的秋雁之景,抒发内心的忧虑和思乡的惆怅。函谷关的烟尘暗示可能存在的战乱或不安,让诗人归乡之路受阻,秋雁南飞本可寄托乡情,但如今飞过的秋雁稀少,更添孤独与凄凉,强化了思乡之情。正衬:以“秋雁过来稀”衬托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切。秋雁南飞本可寄托乡情,但如今大雁稀少,更显诗人的孤寂,强化了思乡之情在心中的分量,同时也衬托出因局势不明而产生的内心不安。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高阁一长望,故园何日归”,开篇点题,诗人登上高楼,极目远望,“一长望”三个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伫立远望的姿态,以及渴望看到家乡的急切心情。紧接着直抒胸臆,发出“故园何日归”的感慨,直接点明主题,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归期不定的迷茫,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烟尘拥函谷,秋雁过来稀”,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的函谷关,看到那里被烟尘笼罩,暗示了可能存在的战乱或动荡局势,这一景象不仅让诗人的归乡之路充满未知,更增添了内心的忧虑。空中飞过的秋雁逐渐稀少,在古代,大雁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秋雁的稀少,使得诗人能寄托乡情的载体变少,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凄凉之感,使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同时以景语结尾,余味无穷。
上一篇:唐·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下一篇: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