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入戟拥孤城":杂乱的山峦像戟一样簇拥着一座孤伶伶的城池,
"一线人争鸟道行":人们在仅容飞鸟通过的狭窄山道上争相前行。
"地险东西分障塞":此地地势险要,东西分隔着屏障要塞,
"云开南北望神京":云雾散开后,向北可以望见京城。
"新图已入三关志":新的边防图已经收录进《三关志》中,
"往事休论十路兵":过去的事情不必再谈论那十路兵马的征战了。
"都护近来长不调":都护近来长期不整顿边防,
"年年烽火报生平":却年年在战火中上报天下太平。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乱山如戟拥孤城,一线人争鸟道行”两句描绘了古北口的险峻地势。“乱山如戟”用比喻的手法,将连绵起伏的群山比作锋利的戟,既写出了山势的陡峭杂乱,又暗含了此地的军事紧张感;一个“拥”字生动地展现出群山环绕孤城的态势,让这座关城显得既孤绝又被重重守护。“一线人争鸟道行”中,“鸟道”形容山路狭窄险峻,仅容飞鸟通过,“一线”进一步强调道路的细长难行,“人争”则点出此地虽是险途却依旧人来人往,突出了古北口作为交通要道的繁忙与艰险。颔联“地险东西分障塞,云开南北望神京”两句写古北口的地理与战略意义。“地险东西分障塞”点明古北口凭借险要地势,成为划分东西屏障要塞的关键节点,凸显其军事上的重要性。“云开南北望神京”中,“神京”指京城,当云雾散开时,从这里可以眺望南北方向,尤其能望见京城,既写出了古北口地势之高、视野开阔,又暗含了此地与京城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们对京城的遥望之情。颈联“新图已入三关志,往事休论十路兵”两句转向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三关志”是记载边关要塞情况的典籍,“新图已入”表明古北口的防务布局已被新的地图收录,体现出对其防御的重视与规划。“往事休论十路兵”中,“十路兵”代指过去在此发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休论”二字带有不堪回首或不必再提的意味,暗含着对往昔战乱的感慨,与当下的防务新图形成对比。尾联“都护近来长不调,年年烽火报升平”两句暗含对现实的隐忧。“都护”是古代边疆的军事长官,“长不调”指长期没有调动军队或调整防务,看似是军事稳定的表现。“年年烽火报升平”中,“烽火”本是报警的信号,如今却用来报告太平,这种反常的表述,实则暗藏讽刺,表面说升平,实则可能暗示着在长期防务不变的情况下,所谓的太平或许只是表象,潜藏着未被察觉的危机。
上一篇:清·乾隆《题盘谷寺》
下一篇:清·谭嗣同《儿缆船并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