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恨寻芳到已迟":都怪自己寻访春色到得太晚,
# 寻芳:游赏美景。唐姚合《游阳河岸》诗:“寻芳愁路尽,逢景畏人多。”
"往年曾见未开时":以前曾经见到的含苞欲放的花儿已然不见。
"如今风摆花狼籍":如今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零落,
# 狼藉:纵横散乱貌。《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绿叶成阴子满枝":已是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 子满枝:双关语。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绿叶成阴:比喻女子出嫁后已生儿育女。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写作手法
对比:将“往年曾见未开时”的花与“如今风摆花狼藉”的景象进行对比,往年花未开,充满生机与希望,如今花已凋零,一片狼藉,通过这种今昔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流逝和变化,强化了诗人的惆怅之情。借景抒情:诗中描绘了“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的景象,借眼前衰败、凌乱的花景,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消逝、机缘已误的无奈与懊恼,情与景相互交融,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比喻:诗人以花来比喻少女,借花开花落、子满枝头,来比喻少女从青春年少到嫁人生子的过程,以花事的变迁兴发对时光流逝、机缘错失的感慨,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双关:“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反语:“往年曾见未开时。”看似是自解之语,称对春暮花谢不必惆怅怨嗟。但实际上,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懊丧极深,这种正话反说的方式,在写法上腾挪跌宕,语意上翻进一层,进一步强化了其惆怅失意的情绪,同时也流露出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复杂情感。
2. 分段赏析
《叹花》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全诗围绕“叹”字着笔,借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含蓄委婉地抒发了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前两句开篇点题,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怅惘。首句一个“自”字,将诗人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叹息自己寻觅美好芳华的时机已晚,错过了花开最盛之时。同时也流露出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复杂情感。后两句是在纯客观地描绘自然界的景象,风雨吹打使得鲜花凋零,曾经的艳丽红芳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繁茂的绿叶和挂满枝头的果实,意味着春天已然远去。实则蕴含着诗人深深的惋惜之情。诗人借花树的自然变化,暗喻少女青春已逝,嫁人生子,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此诗主要运用了“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以花开花落、绿树成阴子满枝的自然现象,来比情抒怀,隐喻少女的妙龄变迁。这种比喻并非直露生硬,而是含蓄自然,构思新颖巧妙,使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整首诗通过借景抒情、正话反说、隐喻等多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将诗人对时光流逝、机缘错失的感慨表现得深沉而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这首诗通篇采用比拟手法,以寻芳比喻寻访所爱之人,以花比喻女子,以绿叶成阴、子满枝头比喻女子结婚生子,既形象生动,又不露痕迹,含蓄自然,耐人寻味。
现代吉林大学教授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
上一篇:唐·皇甫曾《山下泉》
下一篇:唐·白居易《晚题东林寺双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