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rén
shēng
nán
běi
zhēn
mèng
dàn
jīn
shān
gāo
chù
bái
dōng
shì
niǎo
huā
luò
rèn
bié
jiǔ
yíng
shāng
shēng
jiāng
sòng
jūn
guī
biàn
便
yān
wàn
qǐng
bàn
fān
cán
yuè
huí
shǒu
xiāng
chái
mén
shēn
shéng
jiǎn
dēng
shēng
bié
duō
huì
shǎo
chóu
duì
西
xuān
qiáng
àn
huáng
hūn
fēng
gèng
kān
chù
jīn
tiě
liáng
zhù

译文

人的一生,南北漂泊,四处奔走,宛如幻梦。现在你终夕可以高卧在金山之上,看大江东去,伴鸟啼花落,任凭夕阳西下而无所牵挂。离别的酒已经倒满酒杯,道一声珍重,愿您平安返回故乡。在烟波浩渺的漫漫长路上,在午夜梦回,一有孤帆残月相伴之时,你是否会回头北望,思念远方知己的朋友?可曾想起那夜我们紧闭柴门,在灯前说着知心的话语直到深夜。人生就是这样,别离的时候多,相聚的时日少。还不如我们从来就没有相遇。黄昏之时,我孤独一人,对着西轩而寂寞忧愁,昏暗的薜荔墙上的叶子在风雨中飘摇晃动,更有频繁的故事,使我心中更加凄凉。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是为绳孙南归的赠别之作。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对与好友聚少离多的感叹,并想象好友离开后的孤独寂寞之状。下阕是对二人昔日亲密相处场景的回忆,再转回眼下国家狼烟四起的局势,将个人情感与报国之志结合在一起,超脱了纳兰词固有的私人情感滥溢的现象,境界极高。全词用词精炼,却意蕴深含。开篇起笔不凡,人生南北真如梦一句抛出了人生如梦这等千古文人常叹之语,其后接以自己总挂在嘴边的归隐之思,令全词的意境在开篇时便显得空远阔大。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白描勾勒出的情景或许是此时,也或许是想象:看江水东流,花开花落,莺歌燕语,任凭时光飞逝,这是何等惬意。在这样逍遥洒脱的词境中,词人转入送别,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点出了别情。用语精炼,但深情内蕴。自古送别总是断肠时,古时不比如今,一别之后或许就是此生再难相见,因而古人或许在自己的生死上能豁达一些,却也总对与友人的离别无可奈何。像苏东坡那样旷达的人,在别离时也高唱: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眼前离别之情装满了酒杯,词人却只能一声叹息,目送友人离去。而离去之后,天地便换了风光,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词人再用想象之语遥想友人归途中的情景,将思念之情寓于景物描写之中,最后以友人回首相思这一意象作结,含蓄深沉,同时和过片的可忆柴门深闭一句相呼应,使上下片在结构上更加严谨,过度更加自然。下阕首句转入了回忆,抒写友人离去后自己的孤独苦闷。首先词人忆起了柴门紧闭、斗转星移、夜雨畅谈的时光,然而聚少离多是人生莫大的悲哀。接下来的一句,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多少可以看出词人的一些悲观情绪,词人似乎总在相遇时间的问题上自寻烦恼,其曾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但人在时间面前终归是渺小的,时间不可逆转正是种种迷惘痛苦的根由。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转笔又是白描写景,如今离别,又兼愁风冷雨,四字小句将悲凉的气氛层层渲染开去。倒是篇末一句,有种不同于前面词句的雄浑苍凉的味道,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此句将国事与友情融为一体,词的境界因而变得更加深沉阔大。词人填完此词一个月后,便溘然长逝了。这次离别之后,两人也便真的没有了再次相见的机会。隔着时间的长河,凝聚在词句中这种怆然伤别的深挚友情依旧令人感叹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四十一)》

下一篇:清·程岫《杂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