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g
shī
shí

朝代:清作者:仓央嘉措浏览量:3
céng
yuān
yāng
xiào
shuāng
nán
lín
shēn
chú
què
yīng
shuí
rén
xiǎo
jiāng
yōu
qíng
xiàng
rén

译文

我曾经羡慕鸳鸯能够成双成对地栖息,南谷的森林深处,树叶茂密,让人迷失方向。除了鹦哥,谁能理解我,不要将内心的幽情向人诉说。

逐句剖析

"曾慕鸳鸯效双栖":我曾经羡慕鸳鸯能够成双成对地栖息,

"南谷林深叶迷离":南谷的森林深处,树叶茂密,让人迷失方向。

"除却鹦哥谁人晓":除了鹦哥,谁能理解我,

"莫将幽情向人啼":不要将内心的幽情向人诉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情诗(其十四)》是清代仓央嘉措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主题围绕爱情与情感表达。诗中先写羡慕鸳鸯双栖,象征恋人亲密,借南谷林深叶迷离之景,烘托情感的隐晦,呼吁莫向外张扬幽情,体现对爱情的珍视与对情感表达的思索。写作手法运用象征,以鸳鸯象征爱情的美好亲密,用幽深树林暗示情感的隐匿,语言清新自然,表意含蓄委婉,却情思深蕴。前两句描绘对爱情的向往,以景渲染情感氛围;后两句直抒内心感慨,点明主旨,传达出对情感倾诉的审慎态度。此诗意象巧妙,情感真挚细腻,将爱情的向往、隐秘与对情感表达的思考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藏族僧人、诗人,第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1683~?),藏族僧人、诗人。第六世达赖喇嘛。生于今西藏门隅地区。幼时当过牧童,深受民间歌谣的熏陶。15岁时,被认定为转世灵童,入布达拉宫学习佛教经典、诗歌和历算。其诗歌内容具有写实性、情感性、哲理性等特点,成功采用民歌形式创作情歌,推动了民歌发展,使“谐体”民歌成为藏族人民最喜爱的民歌形式。后人选出六十余首辑成《仓央嘉措情歌》流传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曾慕鸳鸯效双栖,南谷林深叶迷离。”:此句运用象征与借景抒情的手法。“曾慕鸳鸯效双栖”中,鸳鸯常作为爱情的象征,成双入对的形象代表着恋人之间的亲密无间,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倾慕。“南谷林深叶迷离”则是借景抒情,描绘出南谷树林幽深、树叶繁茂而令人目眩神迷的景象。这一景色不仅营造出一种朦胧、隐秘的氛围,更暗示着诗人内心情感的深沉与难以捉摸,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除却鹦哥谁人晓,莫将幽情向人啼。”:在表意上,诗人直接抒发感慨,认为除了善于模仿人言的鹦哥,没有谁能真正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除却”“谁人晓”强化了这种情感不被理解的孤独感。“莫将幽情向人啼”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表达的一种劝诫,传达出一种审慎与内敛的态度。从表达技巧看,此句直白而深刻,将内心的情感波澜和对情感表达的思考直接呈现,引发读者对情感隐秘性与倾诉困境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99》

下一篇:清·周容《小港渡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