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hǎo
·
·
yuè
chū
fēng
míng
shì
wáng
shēng
ché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chén
mǎn
shū
lián
dài
piāo
zhēn
chéng
àn
lián
xiāo
huí
tōu
shì
qīng
shān
lèi
páng
lián
jiàn
cuì
qiào
wéi
yǒu
hèn
zhuǎn
liáo
gēng
jiù
luò
huā
zhāo
shuāi
yáng
jìn
nán
jìn
lěng
fēng
huà
qiáo

译文

窗帘上落满了灰尘,素带飘飞,我在凄凉的心境里不知不觉度过了这个悲凉的夜晚。好几次偷偷地流下眼泪,猛然间看到你用过的妆奁翠翘。心中唯有幽怨,对一切都兴味索然。天已五更,又是一个残花飘落的早晨。颓败的杨柳已经落尽了树叶,凄风冷雨抽打着画桥,怎能不令人愁思满怀。

逐句剖析

"尘满疏帘素带飘":窗帘上落满了灰尘,素带飘飞,

# 素带:白色的带子,服丧用。,疏帘:指稀疏的竹制窗帘。

"真成暗度可怜宵":我在凄凉的心境里不知不觉度过了这个悲凉的夜晚。

# 暗度:不知不觉地过去。,真成:真个,的确。

"几回偷拭青衫泪":好几次偷偷地流下眼泪,

# 青衫: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书生。

"忽傍犀奁见翠翘":猛然间看到你用过的妆奁翠翘。

# 翠翘:古代妇人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犀奁:以犀角制做饰物的妆奁。

"惟有恨":心中唯有幽怨,

"转无聊":对一切都兴味索然。

"五更依旧落花朝":天已五更,又是一个残花飘落的早晨。

"衰杨叶尽丝难尽":颓败的杨柳已经落尽了树叶,

"冷雨凄风打画桥":凄风冷雨抽打着画桥,怎能不令人愁思满怀。

# 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冷雨凄风:形容恶劣的天气或悲惨凄凉的处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是清朝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聚焦室内,词人眼望亡妻留下的尘帘飘带、妆奁翠翘等旧物,往昔夫妻相伴的画面浮现眼前,心中悲痛难抑,对亡妻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下片笔触移至室外,借室外的景致渲染,风雨呼啸、天地萧瑟,让本就沉痛的愁绪愈发浓烈。整首词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孤寂凄凉之感扑面而来,词人对亡妻的眷恋怀念尽在字里行间,真挚而深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诞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的十月初四。彼时,纳兰性德心中满是哀愁,因为次日便是亡妻卢氏的生辰。往昔生辰时的温馨画面仍历历在目,如今却天人永隔,强烈的反差让他对卢氏的思念如汹涌潮水般袭来,难以抑制。怀着这份深沉的眷恋与无尽的悲痛,他挥笔写下这首词,借由文字倾诉衷肠,寄托对亡妻的绵绵哀思,字字句句皆是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悼亡词。词人借由描绘室内亡妻的遗痕遗物如尘帘飘带、妆奁翠翘,以及室外风雨交加的凄寒之景,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悼念与难以排遣的思念,营造出凄凉孤寂的氛围,情真意切尽显眷恋。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上片中“尘满疏帘素带飘”,以素带飘动之“动”,反衬室内死寂、人去楼空的“静”,动静相衬,突出亡妻逝去后的孤寂氛围,让寂静之感更强烈,也更添纳兰性德内心的哀伤。虚实结合:“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偷拭眼泪”是实写纳兰性德的悲伤举动,而由翠翘引发对亡妻的思念则是虚笔,虚实相生,强化睹物思人的深情与哀愁,拓展情感深度。情景交融:下片“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将衰败杨树、冷雨凄风等萧索之景与词人内心的愁苦、长恨相融,以景衬情,借景语抒发物是人非的怅惘,使愁绪更具感染力。烘托:上片以室内“尘满疏帘素带飘”的死寂之景,烘托出纳兰性德丧偶后的孤寂与哀伤,让人体会到他在这清冷环境中的悲痛心境;下片用室外“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的衰败、凄寒之景,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出词人内心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与愁苦,强化了物是人非之感,以景衬情,使哀愁愈发浓烈,将其深沉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3. 分段赏析

上片将目光锁定于室内,为我们徐徐拉开一幅饱含哀伤的画面。“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瞧,那夜色已然深沉如墨,室内的疏帘之上,层层尘土肆意堆积,仿佛是岁月无声的沉淀,亦或是悲伤的具象化。偶尔,一缕微风悄然拂入,引得素带悠悠飘动,这本该是灵动的一幕,此刻却成了死寂中的唯一“活物”,愈发衬出这漫漫长夜的寂寥与伤痛。想当初,纳兰性德与卢氏正值青春韶华,这般良宵,本应是夫妻对坐,共赏明月,笑语嫣然,可如今呢?只剩纳兰性德形单影只,在这初四的夜晚,暗自吞咽着凄凉与孤寂,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似在心头划下一道伤口。那“疏帘”“灰尘”“素带”相互交织,仿若一首无声的哀歌,悠悠唱响物是人非的悲凉,曾经的温馨家园,如今人去楼空,过往的甜蜜回忆,也都被尘封在了岁月深处。“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纳兰性德的思绪仿若脱缰的野马,一次次不由自主地奔回到与妻子相处的往昔。那些美好的瞬间,如繁星闪烁,却又刺痛人心,引得他眼眶多次泛起泪花。他不愿旁人瞧见自己的脆弱,只能趁着无人注意,悄悄抬手,用衣袖轻轻拭去滚落的泪珠。就在这时,他的目光偶然扫向妻子的梳妆盒,一支翠翘静静躺在那儿,好似在静静等待主人的归来。刹那间,往昔妻子对镜梳妆、巧笑倩兮的模样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思念如汹涌的海浪,瞬间将他淹没。这个无人打扰的深夜,纳兰性德独自沉浸在回忆里,夜不能寐,屋内的静谧与他内心的波澜形成鲜明对比,而那“偷”字,恰似一道隐秘的伤口,悄然泄露他情深难抑、悲痛欲绝的心境,仿佛在低诉:这般思念,叫我如何承受。下片笔锋一转,将视野拓展至室外,借室外的景致层层烘托,让那难耐的愁情愈发浓烈。“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纳兰性德在室内的悲痛中辗转反侧,不知不觉,夜色已悄然褪去,五更天的曙光如一把利刃,划破黑暗,却刺不透他心头的阴霾。“落花朝”三字,宛如一把钥匙,瞬间开启了记忆的闸门,让他想起妻子离去的五月,那本是繁花似锦的时节,却因她的逝去,成了生命中最灰暗的节点。如今,虽十月初五并非真正的落花时节,可在他眼中,往后的每一天,都如同那悲伤的落花朝,因为妻子永远地离去了,失去的美好再也无法追回,就像逝去的春光,徒留满心的怅惘。“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画面的最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萧瑟之景。室外,衰败的杨树早已叶片落尽,徒留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好似在为逝去的生机悲叹。然而,纳兰性德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却如那斩不断的蚕丝,丝丝缕缕,绵绵不绝。冷雨裹挟着凄风,无情地拍打着那座熟悉的画桥,往昔,他与妻子或许曾在桥上携手漫步,笑语回荡;如今,画桥依旧,却生死殊途,物是人非。这般强烈的对比,让他心中的长恨愈发汹涌,痛苦如影随形,整个人被无尽的无聊与孤寂紧紧缠绕,难以挣脱。

4. 作品点评

这首悼亡词满溢着低落与惨淡之情。彼时的纳兰性德,没了往昔的意气风发,满心被丧妻之痛占据,儿女情长成了他情感的主调。一生挚爱、红颜知己卢氏的离去,如同一把利刃刺透他的心,即便周围仍有诸多好友相伴,可他们终究无法填补卢氏留下的空白。纳兰深知,往后余生,幸福已然远去,内心只剩荒芜。词中甚至隐隐透着他对人生的倦怠,仿佛世间一切都失去了色彩,余生只剩无尽的悲戚与迷茫。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全词亦景亦情,交织浑融。

现代学者张秉戌《纳兰词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54》

下一篇:清·周之琦《好事近·杭苇岸才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