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浥红笺第几行":泪水一次次滴湿准备遥寄相思的信笺,
# 红笺:红色信纸。,泪浥:被泪水沾湿。浥,沾湿。
"唤人娇鸟怕开窗":窗外有鸟儿娇声啼叫,却不敢开窗。
# 唤:呼叫,喊。
"那能闲过好时光":因为害怕想起以前与君共度的美好时光。
"屏障厌看金碧画":屏风上的金碧画变得令人厌看,
# 金碧:金碧山水,即以泥金、石青、石绿三色为主的山水画。古人多将此画于屏风、屏障之上。
"罗衣不奈水沉香":缭绕的沉香也叫人不耐烦。
# 水沉香:即沉水香,又名沉香。落叶亚乔木,产于亚热带,木材是名贵的熏香料,能沉于水,故名。
"遍翻眉谱只寻常":眉谱翻了又翻,心上人不在身边,对这一切都不能提起兴致了。
# 眉谱:古代女子画眉毛所参照的图谱。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词。借设想中妻子写信落泪、寂寞伤怀的思念情景,写出了妻子对词人的深切怀念,也表达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面落笔:词人不直写自身思念,而是设想妻子的情态。“泪浥红笺第几行”写妻子写信时泪水沾湿信笺,“唤人娇鸟怕开窗”“屏障厌看金碧画”刻画她因思念而怕听鸟声、厌看画景的落寞,通过描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态,间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牵挂,让情感表达更显深挚委婉。开门见山:上片以“泪浥红笺”开头,直接描绘妻子写信时泪水浸湿信笺的情景。这一画面将内心的思念之情自然流露,没有多余铺垫便定下全词伤感的基调,以直白的场景切入情感深处,体现出开门见山在情感表达上的直接作用。
3. 分段赏析
上片:“泪浥红笺第几行”,开篇以泪水浸湿红笺的细节,直接勾勒出人物悲戚的状态,“第几行”的疑问,暗含着泪痕斑斑、思绪纷乱的情境,奠定了全词感伤的基调。“唤人娇鸟怕开窗”,窗外娇鸟声声似在呼唤,主人公却“怕开窗”。“娇鸟”的活泼与“怕开窗”的退缩形成对比,细腻地表现出她内心的矛盾,既可能渴望外界的生机,又怕触景生情更添伤感,将情绪藏于动作之中。“那能闲过好时光”,承接上文,点出她对美好时光的态度。“闲过”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深深的无奈:并非不想珍惜时光,而是满心愁绪让她无法安然度过,将无形的伤感与具体的时光联系起来,更显怅惘。下片:“屏障厌看金碧画”,转向室内景物,主人公连屏风上华丽的金碧画作都心生厌烦。“厌”字直接道出内心的倦怠,昔日或许赏心悦目的装饰,如今却成了负担,可见其愁绪之深。“罗衣不奈水沈香”,身上的丝绸衣衫也承受不住水沉香的浓郁气息。“不奈”既写出香气的厚重,更暗示主人公心绪烦乱,连日常的香氛都难以忍受,进一步渲染了她内心的焦躁与不适。“遍翻眉谱只寻常”,即便翻看各种描画眉毛的图谱,也觉得都平淡无奇。梳妆打扮本是悦己之事,此刻却索然无味,以行动的敷衍体现心境的消沉,将无形的愁苦融入具体的生活细节,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纵观全词,词人在情感的处理上颇费心思。在情感的处理方式上,采用“收”的手法,而在情感的呈现上,却是思念他人、心怀感伤,越感触越觉深切,层层递进地“放”。这首词篇幅短小,可称为“小制”,但情感上收放结合,读来韵味十足,引发的感慨也极为真切。
# 新颖别致,颇有屈曲深挚之妙。
不详诗人胡煜
上一篇:清·朱彝尊《十六字令·寻》
下一篇: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