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wǎn
lái
fēng
hàn
huā
líng
rén
zài
shān
tíng
chóu
kān
tīng
gèng
quán
shēng
shēng
píng
zōng
liáo
xīn
shuí
shuō
duō
qíng
mèng
fēn
míng
yòu
cuī
jiào
mèng
xǐng

译文

晚问风来,吹响了护花铃,碧山亭里正满怀愁绪的人听不得这般铃声,而泉声雨声也交织而来,更让人无法承受。 你行踪不定,音讯全无,我百无聊赖,愁绪无法向关心自己的人诉说。连梦够也总是模糊不清,又何必把梦早早催醒呢。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这首词虽然是容若无聊之时所写,但所写的内容依然离不开一个愁字。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在夜晚起风的时候,吹动了护花铃铛,在碧山亭里的人听到了这铃声。远山之中,小小的亭子中,站着一个满怀愁绪的人。他独自想着心事,忽然听到风吹动铃铛,发出声响。那声响如此孤寂,简直要比独站山中还要孤寂。这是容若心事的开头,他站于亭子中央,沉默望山,郁郁往事缠绕在容若心头,无法散去。本就十分忧愁,偏偏还听到了那孤寂的铃声,更是愁上添愁,更何况这山中的泉水声、雨声相互夹杂,混杂到一起,更是让人不忍去听。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这是一句写实的词句,更是一句无可奈何的阐述。但是词人却无处可躲,世界之大,无处清静。容若有着独一无二的才华,他的故事广为流传。但他不为所累,想要遗世独立,可是照此看来,他如何能够独立,所谓的独立,不过是出世者自说自话的一个圆满的谎言罢了。容若这首词,上片是写山间声响,下片则是开始了对现实的抒情。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自己的心究竟能告诉谁。无聊心绪,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一个天真忧郁的男子,在最好的年华,却是已经往事萦怀。只怕只有这世间难得的真情,会让他动心,在春日里,容若只身立于山中的亭子下,看着远山,听着寂寞的声响,伤怀。仅此而已。容若就是这样,简单地生活着,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都不需要理由。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这份忧伤或许入梦可以缓解,但是那山中的响声,又生生地将梦叫醒。找不到一个毫无烦忧的地方,这也是纳兰疑惑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阎尔梅《访姚文初于绛趺堂,遂哭现闻师》

下一篇:清·梁启超《纪事二十四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