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
·
jiāng
西
míng
yán
bié
zèng
zhī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2
shuí
liú
jūn
zhù
tàn
rén
shēng
fān
biàn
便
chéng
chí
zuì
西
chuāng
tóng
jiǎn
zhú
què
huà
jiā
shān
dào
zhǐ
zàn
shí
xiāng
gǔn
gǔn
cháng
jiāng
xiāo
xiāo
sòng
yáo
tiān
bái
yàn
āi
míng
huáng
xià
qiū
yuē
guī
yīn
shèn
tiān
chóu
liào
qiǎng
lěng
yān
hán
yuè
chí
fàn
shì
shāng
xīn
jūn
luò
liǎng
bìn
piāo
xiāo
wèi
yǒu
jiě
cháng
ān
ér
qiú
mén
kōng
tài
xìn
lái
cái
mìng
zhēn
xiàng
shēn
shì
hèn
gòng
shuí

译文

谁能够把你挽留。可叹人生、几番伤感离别,之后就匆匆老去。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听你讲家乡的事情。没想到这次、相聚却如此短暂,长江滚滚,落叶纷纷,大雁哀鸣着向远方飞去。黄叶飘落,秋天的景象如此凄凉。听你说要离去,我平添了许多愁绪。一单想到你要归隐生活虽强过这冷烟寒月的孤寂,只能栖身佛寺虚度光阴。我一直为你的落魄伤心不已,你两鬓斑白来京城求取功名却仍未得机遇。儿女在家乡思念着你,穿着破旧的皮衣回到家中,只能徒然长叹,看来无论古今、才华与命运总是彼此相背离,这对不公命运的满腔怨恨、又能够对谁说呢。

逐句剖析

"谁复留君住":谁能够把你挽留。

"叹人生、":可叹人生、

"几翻离合":几番伤感离别,

"便成迟暮":之后就匆匆老去。

# 迟暮:年老。

"最忆西窗同翦烛":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烛夜谈,

"却话家山夜雨":听你讲家乡的事情。

# 却话:听你讲。

"不道只、":没想到这次、

"暂时相聚":相聚却如此短暂,

"衮衮长江萧萧木":长江滚滚,落叶纷纷,

# 衮衮长江萧萧木:此句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衮衮,即“滚滚”。

"送遥天、白雁哀鸣去":大雁哀鸣着向远方飞去。

"黄叶下":黄叶飘落,

"秋如许":秋天的景象如此凄凉。

"曰归因甚添愁绪":听你说要离去,我平添了许多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一单想到你要归隐生活虽强过这冷烟寒月的孤寂,

"栖迟梵宇":只能栖身佛寺虚度光阴。

# 栖迟梵宇:栖迟,滞留,游息;梵宇,寺庙。

"一事伤心君落魄":我一直为你的落魄伤心不已,

"两鬓飘萧未遇":你两鬓斑白来京城求取功名却仍未得机遇。

# 两鬓飘萧未遇:两鬓飘萧,头发斑白;未遇,没有被人赏识。姜西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中进士,年已七十。

"有解忆、长安儿女":儿女在家乡思念着你,

# 有解忆、长安儿女:“有解忆”句:此句化用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裘敝入门空太息":穿着破旧的皮衣回到家中,只能徒然长叹,

# 裘敝:即敝裘,破烂的农服。典出《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信古来、":看来无论古今、

"才命真相负":才华与命运总是彼此相背离,

"身世恨":这对不公命运的满腔怨恨、

"共谁语":又能够对谁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上片以离别情景切入人世聚散的无常,既点出离别的感伤,更透露出深切的不舍;下片写友人的际遇,既饱含对友人坎坷际遇的怅惋与同情,又流露出真挚的宽慰之情。全词善用典故隐喻,章法严谨而情感流转自然,以超然豁达的胸怀宽慰友人,将惜别之情升华至人生境界的共鸣,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年份可考为康熙十八年(1679)。这一年,姜西溟因母亲离世,按制南归奔丧。彼时年仅二十五岁的纳兰性德,有感于好友的悲戚与坎坷际遇,挥笔写下此词相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描写好友姜西溟因母丧南归之际,词人以沉郁悲凉之笔,既写离别之伤,又深切共情友人怀才不遇的坎坷,字里行间尽显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与对命运无常的深沉慨叹。

2. 写作手法

化用:“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句化用苏秦“黑貂之裘敝”的典故形容科举失意,“空太息”三字更添无奈之感。“才命相负”化用唐代诗人杜甫对鲍照的评价,“信古来”三字将姜西溟的个人遭遇升华为对历史规律的愤慨。“身世恨,共谁语”化用屈子《离骚》遗韵,倾诉无人理解的孤独。层层转进,真纯深挚的情意确是感人。承上启下:“曰归因甚添愁绪。”句中“归”字,在换头位置,承上启下。既是上片所说离合的一个因素,又是下片所说愁绪的中介。

3. 分段赏析

上片借道别叙说人间的聚散离合,表明惜别之情。开篇以诘问起笔,表达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无奈与惋惜,喟叹人生在几次聚散离合之后,仿佛就匆匆走向了迟暮之年,奠定了全词伤感的基调。运用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典故,回忆与友人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倾诉家乡之事的美好时光,然而这样的相聚却如此短暂,流露出对相聚时光易逝的遗憾之情。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描绘出长江滚滚、落叶纷纷、白雁哀鸣着飞向远方的秋日景象,黄叶飘落,秋意浓厚,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伤感。下片就对方的遭遇,表达观感,写慰藉之意。先写友人提及归乡却又增添愁绪,接着作者揣测友人回乡或许比留在京城冷清的寺院中要好,既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生活的担忧,又有一种对友人归乡的宽慰。直言为友人的落魄失意而伤心,友人两鬓斑白却仍未得到赏识,未能实现功名理想,同时想到友人在家乡还有思念他的儿女,流露出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与感慨。用苏秦“黑貂之裘敝”的典故,形容友人失意而归的境况,感叹自古以来才华与命运总是相悖,友人对自己身世的怨恨又能向谁诉说呢,进一步强化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借友人之遭遇抒发了对命运不公的愤懑。

4. 作品点评

在材料的布局上,层次极为分明,而各部分的组合又堪称严谨有序。虽以散文笔法入词,然词中之意脉贯通始终,清晰可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词上片写相别时的情景,下片则着重对失意者表示同情。在词里,诗人巧妙地运用李商隐和杜甫的诗句,恰切妥帖,不着痕迹,兼具俊爽苍劲之美。

现代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彝尊《洞仙歌·城头画角》

下一篇:清·钱秉镫《金陵即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