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复留君住":谁能够把你挽留。
"叹人生、":可叹人生、
"几翻离合":几番伤感离别,
"便成迟暮":之后就匆匆老去。
# 迟暮:年老。
"最忆西窗同翦烛":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烛夜谈,
"却话家山夜雨":听你讲家乡的事情。
# 却话:听你讲。
"不道只、":没想到这次、
"暂时相聚":相聚却如此短暂,
"衮衮长江萧萧木":长江滚滚,落叶纷纷,
# 衮衮长江萧萧木:此句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衮衮,即“滚滚”。
"送遥天、白雁哀鸣去":大雁哀鸣着向远方飞去。
"黄叶下":黄叶飘落,
"秋如许":秋天的景象如此凄凉。
"曰归因甚添愁绪":听你说要离去,我平添了许多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一单想到你要归隐生活虽强过这冷烟寒月的孤寂,
"栖迟梵宇":只能栖身佛寺虚度光阴。
# 栖迟梵宇:栖迟,滞留,游息;梵宇,寺庙。
"一事伤心君落魄":我一直为你的落魄伤心不已,
"两鬓飘萧未遇":你两鬓斑白来京城求取功名却仍未得机遇。
# 两鬓飘萧未遇:两鬓飘萧,头发斑白;未遇,没有被人赏识。姜西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中进士,年已七十。
"有解忆、长安儿女":儿女在家乡思念着你,
# 有解忆、长安儿女:“有解忆”句:此句化用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裘敝入门空太息":穿着破旧的皮衣回到家中,只能徒然长叹,
# 裘敝:即敝裘,破烂的农服。典出《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信古来、":看来无论古今、
"才命真相负":才华与命运总是彼此相背离,
"身世恨":这对不公命运的满腔怨恨、
"共谁语":又能够对谁说呢。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描写好友姜西溟因母丧南归之际,词人以沉郁悲凉之笔,既写离别之伤,又深切共情友人怀才不遇的坎坷,字里行间尽显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与对命运无常的深沉慨叹。
2. 写作手法
化用:“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句化用苏秦“黑貂之裘敝”的典故形容科举失意,“空太息”三字更添无奈之感。“才命相负”化用唐代诗人杜甫对鲍照的评价,“信古来”三字将姜西溟的个人遭遇升华为对历史规律的愤慨。“身世恨,共谁语”化用屈子《离骚》遗韵,倾诉无人理解的孤独。层层转进,真纯深挚的情意确是感人。承上启下:“曰归因甚添愁绪。”句中“归”字,在换头位置,承上启下。既是上片所说离合的一个因素,又是下片所说愁绪的中介。
3. 分段赏析
上片借道别叙说人间的聚散离合,表明惜别之情。开篇以诘问起笔,表达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无奈与惋惜,喟叹人生在几次聚散离合之后,仿佛就匆匆走向了迟暮之年,奠定了全词伤感的基调。运用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典故,回忆与友人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倾诉家乡之事的美好时光,然而这样的相聚却如此短暂,流露出对相聚时光易逝的遗憾之情。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描绘出长江滚滚、落叶纷纷、白雁哀鸣着飞向远方的秋日景象,黄叶飘落,秋意浓厚,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伤感。下片就对方的遭遇,表达观感,写慰藉之意。先写友人提及归乡却又增添愁绪,接着作者揣测友人回乡或许比留在京城冷清的寺院中要好,既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生活的担忧,又有一种对友人归乡的宽慰。直言为友人的落魄失意而伤心,友人两鬓斑白却仍未得到赏识,未能实现功名理想,同时想到友人在家乡还有思念他的儿女,流露出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与感慨。用苏秦“黑貂之裘敝”的典故,形容友人失意而归的境况,感叹自古以来才华与命运总是相悖,友人对自己身世的怨恨又能向谁诉说呢,进一步强化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借友人之遭遇抒发了对命运不公的愤懑。
4. 作品点评
在材料的布局上,层次极为分明,而各部分的组合又堪称严谨有序。虽以散文笔法入词,然词中之意脉贯通始终,清晰可辨。
# 这词上片写相别时的情景,下片则着重对失意者表示同情。在词里,诗人巧妙地运用李商隐和杜甫的诗句,恰切妥帖,不着痕迹,兼具俊爽苍劲之美。
现代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上一篇:清·朱彝尊《洞仙歌·城头画角》
下一篇:清·钱秉镫《金陵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