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与韶光暗有期":花儿长久以来与春光暗暗有期约,
"可怜蜂蝶却先知":可惜那蜜蜂蝴蝶却最先知晓消息。
"谁家促席临低树":哪家设席靠近低垂的花枝,
"何处横钗戴小枝":何处有人横插发钗、戴上小小花枝。
# 戴:一作带。
"丽日多情疑曲照":明丽的阳光似多情,仿佛绕道来照耀。
# 情:一作晴。
"和风得路合偏吹":和暖的春风寻得路径,正偏偏吹拂花堤。
"向人虽道浑无语":花儿面对人虽默默无语,
"笑劝王孙到醉时":却似含笑劝那王孙公子,直到醉时方休矣。
# 笑:一作几。
唐代诗人
秦韬玉(?~?),唐代诗人。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间从僖宗至蜀,赐进士出身,后依附宦官,官工部侍郎。秦韬玉少有辞藻,擅长歌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恬和浏亮”,尤长于七律。其诗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品有《织锦妇》《贵公子行》《天街》《豪家》等。
1. 分段赏析
“长与韶光暗有期,可怜蜂蝶却先知”两句是对花开时序的精妙写照。首句以拟人手法,将花与春光比作有隐秘约定的知己,“暗有期”赋予自然时序以浪漫的情感色彩,暗示花开是与季节的默契奔赴;次句“蜂蝶先知”则从侧面烘托花讯的微妙——连微小生灵都率先感知花开,既写自然生机,又暗喻美好事物往往在细微处先露端倪,语言平易却意趣盎然。“谁家促席临低树,何处横钗戴小枝?”两句以设问展开赏花场景。“促席临低树”描绘人们移席靠近低枝繁花,就近赏玩的急切姿态,“促”字见热络,“临”字显亲昵;“横钗戴小枝”则聚焦女子将花枝簪戴鬓边的细节,“横钗”动作灵动,“戴小枝”透出对花的怜爱。两句一写宴饮之景,一绘簪花之人,以疑问语气串联不同画面,似见画中人影攒动,洋溢着春日游赏的闲适欢愉。“丽日多情疑曲照,和风得路合偏吹”两句再以拟人笔法摹写花的环境。“丽日多情”将阳光比作含情者,“曲照”仿佛阳光绕路偏爱花朵,写出光影在花间流转的温柔;“和风得路”状春风如得小径,“偏吹”则似春风有意拂动花枝,让花瓣摇曳生姿。“疑”“合”二字虚写想象,使日、风皆具人情,看似写自然之力,实则以烘托手法展现花在晴日和风中的娇美,笔法细腻工巧。“向人虽道浑无语,笑劝王孙到醉时”两句以花的情态收束全诗。“浑无语”写花默默绽放,却以“笑劝”一转,赋予花以拟人化的劝酒姿态——花瓣颤动如含笑,仿佛在劝赏花人痛饮至醉。“王孙”代指贵族子弟,亦泛指爱花之人,结句既呼应前文赏花宴饮的场景,又借花的“劝醉”传递“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惜时之意,不直言感慨,而以花态可掬的意象收束,含蓄中见明快,余韵悠长。
# 二四人对花,落句花对人,两层变换。“带小枝”是钗挂花上,作“戴”便是折花矣。
清何焯《唐律偶评》
# 花当春而开,似与春光暗期,而曰蜂蝶先知者,言花各有候,物各有情,借以兴起下意耳。“席临低树”、“钗横小枝”,言人知而爱之也。“丽日”来临,“和风”轻拂,言风日知而爱之也;彼虽寂然无语,实与人意相关,正与首句“暗有期”相应。
不详《唐诗鼓吹笺注》
上一篇:唐·岑参《寄韩樽》
下一篇: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