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ì
huā

朝代:唐作者:秦韬玉浏览量:1
cháng
sháo
guāng
àn
yǒu
lián
fēng
dié
què
xiān
zhī
shuí
jiā
lín
shù
chù
héng
chāi
dài
xiǎo
zhī
duō
qíng
zhào
fēng
piān
chuī
xiàng
rén
suī
dào
hún
xiào
quàn
wáng
sūn
dào
zuì
shí

译文

花儿长久以来与春光暗暗有期约,可惜那蜜蜂蝴蝶却最先知晓消息。哪家设席靠近低垂的花枝,何处有人横插发钗、戴上小小花枝。明丽的阳光似多情,仿佛绕道来照耀。和暖的春风寻得路径,正偏偏吹拂花堤。花儿面对人虽默默无语,却似含笑劝那王孙公子,直到醉时方休矣。

逐句剖析

"长与韶光暗有期":花儿长久以来与春光暗暗有期约,

"可怜蜂蝶却先知":可惜那蜜蜂蝴蝶却最先知晓消息。

"谁家促席临低树":哪家设席靠近低垂的花枝,

"何处横钗戴小枝":何处有人横插发钗、戴上小小花枝。

# 戴:一作带。

"丽日多情疑曲照":明丽的阳光似多情,仿佛绕道来照耀。

# 情:一作晴。

"和风得路合偏吹":和暖的春风寻得路径,正偏偏吹拂花堤。

"向人虽道浑无语":花儿面对人虽默默无语,

"笑劝王孙到醉时":却似含笑劝那王孙公子,直到醉时方休矣。

# 笑:一作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对花》是唐代诗人秦韬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以拟人手法写花与春光的默契,借蜂蝶先觉暗喻花开及时;颔联以设问句式展现赏花场景,“促席临树”“横钗戴枝”勾勒出人们临花宴饮、簪花取乐的闲适画面;颈联再以拟人笔法,将丽日、和风赋予情思,状写花在晴日和风中的摇曳生姿;尾联以花的“笑劝”收束,既写花态可掬,又借花劝人莫负韶光、及时行乐。全诗以细腻工巧的笔触、明快清新的语言,通过景物拟人化与场景动态化的交织,在咏叹花开之美的同时,传递出对春日诗意生活的珍视与对生命时序的哲思,兼具含蓄婉转的情致与明快活泼的韵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秦韬玉(?~?),唐代诗人。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间从僖宗至蜀,赐进士出身,后依附宦官,官工部侍郎。秦韬玉少有辞藻,擅长歌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恬和浏亮”,尤长于七律。其诗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品有《织锦妇》《贵公子行》《天街》《豪家》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长与韶光暗有期,可怜蜂蝶却先知”两句是对花开时序的精妙写照。首句以拟人手法,将花与春光比作有隐秘约定的知己,“暗有期”赋予自然时序以浪漫的情感色彩,暗示花开是与季节的默契奔赴;次句“蜂蝶先知”则从侧面烘托花讯的微妙——连微小生灵都率先感知花开,既写自然生机,又暗喻美好事物往往在细微处先露端倪,语言平易却意趣盎然。“谁家促席临低树,何处横钗戴小枝?”两句以设问展开赏花场景。“促席临低树”描绘人们移席靠近低枝繁花,就近赏玩的急切姿态,“促”字见热络,“临”字显亲昵;“横钗戴小枝”则聚焦女子将花枝簪戴鬓边的细节,“横钗”动作灵动,“戴小枝”透出对花的怜爱。两句一写宴饮之景,一绘簪花之人,以疑问语气串联不同画面,似见画中人影攒动,洋溢着春日游赏的闲适欢愉。“丽日多情疑曲照,和风得路合偏吹”两句再以拟人笔法摹写花的环境。“丽日多情”将阳光比作含情者,“曲照”仿佛阳光绕路偏爱花朵,写出光影在花间流转的温柔;“和风得路”状春风如得小径,“偏吹”则似春风有意拂动花枝,让花瓣摇曳生姿。“疑”“合”二字虚写想象,使日、风皆具人情,看似写自然之力,实则以烘托手法展现花在晴日和风中的娇美,笔法细腻工巧。“向人虽道浑无语,笑劝王孙到醉时”两句以花的情态收束全诗。“浑无语”写花默默绽放,却以“笑劝”一转,赋予花以拟人化的劝酒姿态——花瓣颤动如含笑,仿佛在劝赏花人痛饮至醉。“王孙”代指贵族子弟,亦泛指爱花之人,结句既呼应前文赏花宴饮的场景,又借花的“劝醉”传递“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惜时之意,不直言感慨,而以花态可掬的意象收束,含蓄中见明快,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二四人对花,落句花对人,两层变换。“带小枝”是钗挂花上,作“戴”便是折花矣。

清何焯《唐律偶评》

# 花当春而开,似与春光暗期,而曰蜂蝶先知者,言花各有候,物各有情,借以兴起下意耳。“席临低树”、“钗横小枝”,言人知而爱之也。“丽日”来临,“和风”轻拂,言风日知而爱之也;彼虽寂然无语,实与人意相关,正与首句“暗有期”相应。

不详《唐诗鼓吹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岑参《寄韩樽》

下一篇: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清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