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jiǎ
zhái

朝代:唐作者:戴叔伦浏览量:1
zhé
cháng
shā
sān
nián
tàn
zhú
chén
shàng
shū
yōu
hàn
shì
zuò
diào
líng
jūn
jiù
zhái
qiū
huāng
cǎo
西
fēng
jiàn
píng
liáng
huí
shǒu
chù
jiàn
luò
yáng
rén

译文

一旦被贬谪到长沙之地,便作为被放逐的臣子叹息了整整三年。他曾上书朝廷忧心汉室安危,又作赋文吊唁屈原以寄情怀。旧宅在秋日里长满荒草,西风中过客献上蘋草以表敬意。凄凉地回首眺望之处,再也见不到像贾谊这样的洛阳贤人。

逐句剖析

"一谪长沙地":一旦被贬谪到长沙之地,

"三年叹逐臣":便作为被放逐的臣子叹息了整整三年。

"上书忧汉室":他曾上书朝廷忧心汉室安危,

"作赋吊灵均":又作赋文吊唁屈原以寄情怀。

# 灵均:屈原的字。

"旧宅秋荒草":旧宅在秋日里长满荒草,

# 秋:一作愁

"西风客荐蘋":西风中过客献上蘋草以表敬意。

# 客荐:一作荐客。

"凄凉回首处":凄凉地回首眺望之处,

"不见洛阳人":再也见不到像贾谊这样的洛阳贤人。

# 洛阳人:贾谊乃河南洛阳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首联点明贾谊被贬长沙的经历,叹其逐臣命运;颔联既赞其忧国之诚,亦显其以屈原自喻的孤高品格;颈联以萧瑟秋景勾勒贾谊旧宅的荒芜,暗含历史沧桑之感;尾联借“不见”之叹,将凭吊先贤的追思与自身失意的孤独融为一体。全诗以凝练的语言、苍凉的意象,串联起对贾谊悲剧命运的同情、对历史变迁的感喟及对自身境遇的悲慨,在怀古与伤今的交织中,展现出沉郁深婉的抒情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过贾谊宅》为唐代诗人戴叔伦所作五言律诗。此篇属“怀古”题材诗作。该诗当写于长沙。其与七律《遇贾谊旧居》在结构、内容上较为相近,且均以秋日为背景,或为同期所作。诗人于长沙停留时岁较久,其经历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首段为大历三年冬自湖南董赋赶赴云安;次段在大历五、六年至十三年间,历时八九载,期间主持湖南转运事务;末段为时较短,建中三年十月即随嗣曹王李皋进入江西节度使府担任留幕府。此诗应属第一阶段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一谪长沙地,三年叹逐臣”是对贾谊贬谪经历的概括。首句“一谪”二字凝练,点出贾谊因直言获罪、远贬长沙的人生转折;“长沙地”以贬谪之地代指困境,暗含地域偏远与仕途失意的双重凄凉。次句“三年”既实写贬谪时长,又以“叹逐臣”的主观情感介入,将诗人对贾谊长期被放逐的同情融入叙事。“叹”字在此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凭吊,亦为全诗奠定了悲怆的情感基调。颔联“上书忧汉室,作赋吊灵均”是对贾谊生平事迹与精神品格的凝练概括。前句“上书忧汉室”以“忧”字凸显其以天下为己任的赤子之心,展现其虽遭贬谪仍心系国家的忠良形象;后句“作赋吊灵均”以屈原自况,既见其对先贤的追慕,亦暗含自身与贾谊、屈原在遭际与精神上的共鸣。颈联“旧宅秋荒草,西风客荐萍”是对贾谊旧宅秋景的描写。首句“旧宅秋荒草”以白描手法勾勒贾谊故宅的荒芜:“秋”字点出时节,“荒草”则以萧瑟意象暗示岁月流逝后的冷落,暗含对历史变迁的苍凉感。次句“西风客荐萍”中,“西风”强化秋日肃杀氛围,“客荐蘋”指诗人以蘋草作为祭品凭吊先贤,动作中见虔诚,亦隐含“过客”般的孤独感。尾联“凄凉回首处,不见洛阳人”是全诗情感的收束与升华。“凄凉回首处”以动作描写与心理感受营造画面感,将诗人从对旧宅的凝视拉回现实,形成时空交织的悲怆意境;“不见洛阳人”中,“洛阳人”既实指贾谊,亦象征如贾谊般的贤才或明主,“不见”二字道尽历史长河中贤才难遇、知音难觅的永恒遗憾。此句以简笔收束,却在“凄凉”与“不见”的呼应中,将对贾谊的凭吊升华为对古今贤者共同命运的叹惋,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下一篇:唐·贾岛《宿悬泉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