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舟汉江上":驾着小船在汉江之上,
# 漾舟汉江上:一作漾舟晴川里。
"挂席候风生":挂起船帆等候着风的来临。
"临泛何容与":驾着船漂泊是何等从容自在,
"爱此江水清":只因喜爱这江水的清澈。
"芦洲隐遥嶂":芦苇丛生的水洲隐没在远处的山峦之中,
"露日映孤城":阳光下的露珠映照着孤零零的城郭。
"自顾疏野性":自顾念着自己疏放不羁的野性,
"难忘鸥鸟情":难以忘记了与鸥鸟相伴的情谊。
"聊复与时顾":姑且再对当下的时光回望一番,
"暂欲解尘缨":暂且想要解开系在颈上的官帽带子,摆脱尘世的束缚。
"跋涉非吾愿":奔波劳碌并非我的心愿,
# 跋涉:一作驱驰。
"虚怀浩已盈":空阔的胸怀早已充盈着浩然之气。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1. 分段赏析
“漾舟汉江上,挂席候风生。临泛何容与,爱此江水清”,描绘了江行之初的情景。“漾舟”“挂席候风”刻画了诗人荡舟江上、等待风起的动作,展现出悠然的行船状态;“容与”写出泛舟时的从容自在,“爱此江水清”直抒胸臆,表达对清澈江水的喜爱,开篇便奠定了闲适的基调,将人的悠然与水的清澈相融,情景和谐。“芦洲隐遥嶂,露日映孤城”,转向江上所见之景。“芦洲”“遥嶂”“孤城”构成一幅开阔的画面,芦苇丛生的水洲隐在远山之后,带露的阳光映照孤城,既有自然景观的朦胧悠远,又有城郭的静谧,以景衬情,进一步烘托出江行的清幽氛围,也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前两句由景及人,抒发内心感慨。“疏野性”直言自己疏放不羁的本性,“屡忘鸥鸟情”中,鸥鸟常被视为隐逸闲适的象征,诗人“忘情”并非真的忘却,而是沉浸在自在中与自然相融的状态,体现出对世俗束缚的超脱,流露出对本真性情的坚守。“聊复与时顾,暂欲解尘缨。跋涉非吾愿,虚怀浩已盈”,最后四句直抒胸臆。“解尘缨”以解下帽缨象征摆脱尘世束缚,“跋涉非吾愿”明确表达对奔波劳碌的厌倦,“虚怀浩已盈”则写出内心被浩然正气充盈的状态,将对自然的喜爱、对本性的坚守升华为对自在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
上一篇:唐·刘迥《烂柯山四首·最高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