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láng
zhōng
shān
tíng

朝代:唐作者:秦韬玉浏览量:1
nóng
jiā
yún
shuǐ
běn
xiāng
zhī
měi
dào
gāo
zhāi
qiáng
zhǎn
méi
shòu
zhú
duǒ
yān
zhē
bǎn
juǎn
qíng
chū
pén
chí
xiào
yín
shān
tóng
zhěn
xián
bèi
tíng
yīn
duì
shì
zhǔ
rén
duō
xìng
kěn
kāi
qīng
yǎn
zhòng
shī

译文

我原本就与云水相知相熟,每次来到这高雅的书斋,都不由得舒展眉头。细瘦的竹子带着轻烟般的朦胧,遮掩着有栏杆的楼阁,卷曲的荷叶顶着雨水,从盆池里挺出。笑着吟咏山色,一同斜靠在枕上,悠闲地背对着庭院的树荫,相对着下棋。若不是主人有这般喜爱自然野趣的兴致,怎会以青睐的目光看重我这渔翁呢。

逐句剖析

"侬家云水本相知":我原本就与云水相知相熟,

# 云水:云与水。泛指自然风景。,侬家:自称,犹言我。

"每到高斋强展眉":每次来到这高雅的书斋,都不由得舒展眉头。

"瘦竹亸烟遮板阁":细瘦的竹子带着轻烟般的朦胧,遮掩着有栏杆的楼阁,

# 亸:下垂貌。

"卷荷擎雨出盆池":卷曲的荷叶顶着雨水,从盆池里挺出。

# 擎:一作惊。

"笑吟山色同欹枕":笑着吟咏山色,一同斜靠在枕上,

"闲背庭阴对覆棋":悠闲地背对着庭院的树荫,相对着下棋。

# 覆棋:下过一盘棋后,重新按照原来下的顺序演布,以检验得失。亦泛指下棋。

"不是主人多野兴":若不是主人有这般喜爱自然野趣的兴致,

# 主人:指李郎中。

"肯开青眼重渔师":怎会以青睐的目光看重我这渔翁呢。

# 肯:岂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刑部李郎中山亭》是唐代诗人秦韬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诗人到李郎中山亭的愉悦;颔联描绘亭边瘦竹、卷荷等园林景致;颈联刻画与主人赏景、对弈的悠闲场景;尾联赞主人有野兴且看重自己。全诗语言自然,通过对园林风光和生活场景的描写,流露出行乐的闲情与对主人的好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秦韬玉(?~?),唐代诗人。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中和间从僖宗至蜀,赐进士出身,后依附宦官,官工部侍郎。秦韬玉少有辞藻,擅长歌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恬和浏亮”,尤长于七律。其诗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代表作品有《织锦妇》《贵公子行》《天街》《豪家》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侬家云水本相知,每到高斋强展眉”写诗人初到山亭的心境流露。“侬家”是诗人自称,“云水”暗指隐逸闲适的生活,“相知”二字写出诗人本就与这种自在生活心意相通;“高斋”指李郎中的山亭,“强展眉”则暗示诗人平日或许有烦忧,唯有来到这山亭,才勉强舒展眉头。这两句既点出诗人对自然闲适生活的熟稔,又含蓄表达了山亭环境对人的慰藉之力,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惬意的基调。​颔联“瘦竹亸烟遮板阁,卷荷擎雨出盆池”是对山亭景物的细致描摹。“瘦竹”勾勒出竹子清瘦的姿态,“亸烟”写出竹叶在轻烟中微微低垂的柔态,“遮板阁”则让竹子与板阁相映,形成一幅朦胧的画面;“卷荷”指初展的荷叶,“擎雨”以拟人手法赋予荷叶动态,仿佛它正奋力托住雨滴,“出盆池”则突出荷叶从池中挺出的生机。一静一动,一柔一劲,将山亭的清幽与生机描绘得栩栩如生。​颈联“笑吟山色同欹枕,闲背庭阴对覆棋”两句展现了诗人在山亭的闲适生活。“笑吟山色”写出诗人对着山间景色含笑吟诵的自在,“欹枕”即斜靠枕头,可见其放松随性;“闲背庭阴”描绘在庭院树荫下乘凉的惬意,“对覆棋”则是与友人对弈的场景。两句通过“笑吟”“欹枕”“闲背”“覆棋”等动作,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生活图景,尽显诗人与主人相处的融洽闲适。​尾联“不是主人多野兴,肯开青眼重渔师”是对主人的赞美与感念。“野兴”指对山野闲趣的兴致,“青眼”表示重视与赏识,“渔师”是诗人自比,呼应首句“云水本相知”,暗指自己如渔樵般偏爱隐逸。这两句以反问语气,强调若非主人有这般热爱自然的情趣,怎会看重自己这样的人?既赞美了李郎中的脱俗兴致,又流露了诗人遇知己的感激之情,让全诗的情感得以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宋之问《琴曲歌辞·绿竹引》

下一篇:唐·陈子昂《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