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剪青莎织雨衣":我亲手剪下青莎编织成雨衣,
# 莎:草名。即番附子。,剪:一作翦。
"南峰烟火是柴扉":远处南峰上那袅袅升起的烟火之处,便是我那柴门所在的家。
# 南峰:一作村南。
"莱妻早报蒸藜熟":贤妻早早地就告知我藜草蒸熟了,
# 报:一作起。,莱妻:春秋时楚国隐者老莱子的妻子。为人贤惠。莱:一作糟,一作山。
"童子遥迎种豆归":孩童远远地迎接着种豆归来的我。
# 迎:一作知。
"鱼下碧潭当镜跃":鱼儿在碧绿的潭水中跳跃,仿佛对着镜子嬉戏,
"鸟还青嶂拂屏飞":鸟儿飞回青山翠岭,好似轻拂着屏风飞翔。
"花时未免人来往":花开时节,难免会有人来人往,
"欲买严光旧钓矶":想要买下东汉严子陵那旧日的钓矶,从此归隐。
"尚平多累自归难":我如同尚平一般有诸多牵累,想要归隐实在艰难,
# 归:一作休。,累:一作虑。
"一日身闲一日安":但只要有一天能得闲,便觉得这一天过得安适。
# 身闲:一作深居。
"山径晓云收猎网":清晨,山中小径上云雾缭绕,我收起猎网,
# 晓:一作有。
"水门凉月挂鱼竿":水门边,清凉的月光下,我挂起鱼竿。
# 凉:一作无。,门:一作庭。
"花间酒气春风暖":花丛间弥漫着酒香,春风中暖意融融,
# 暖:一作远。
"竹里棋声暮雨寒":竹林里传来棋声,暮雨中带着丝丝寒意。
# 暮:一作夜。
"三顷水田秋更熟":三顷水田到了秋天将会更加丰收,
# 水:一作湖。
"北窗谁拂旧尘冠":可北窗之下,又有谁来拂去我旧日官帽上的灰尘呢?
晚唐诗人
许浑(788~852?),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的诗长于律体,多登临怀古之作,抚今追昔,感慨兴亡。文辞工丽,属对精切,声律谐婉。送别唱酬之作亦堪讽咏。《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较有名。《金陵怀古》《凌歊台》等诗为其代表作。今有《丁卯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村舍二首》第一首,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自翦青莎织雨衣,南峰烟火是柴扉”开篇两句,勾勒出主人公自己动手用青莎编织雨衣,远处南峰下那冒着烟火的地方便是自家柴门的画面,展现出乡村生活的质朴与自给自足。“莱妻早报蒸藜熟,童子遥迎种豆归”运用典故,“莱妻”指贤妻,此句描绘贤妻早早告知饭已蒸熟,孩童远远迎接种豆归来的情景,体现出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睦。“鱼下碧潭当镜跃,鸟还青嶂拂屏飞”对仗工整,生动形象地写出鱼儿在碧绿潭水中如对着镜子跳跃,鸟儿飞回青山仿佛拂过屏风般灵动,增添了乡村景色的生机与美感。“花时未免人来往,欲买严光旧钓矶”则透露出诗人在繁花盛开、人来人往之时,渴望像严光一样归隐垂钓的心境。《村舍二首》第二首,抒发了诗人对闲适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感慨。“尚平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如尚平一般有诸多牵累难以归隐,强调只要有一天能得闲便是一天的安适。“山径晓云收猎网,水门凉月挂鱼竿”描绘出山中小径上清晨的云彩下收起猎网,水门边清凉的月光下挂着鱼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悠然闲适的氛围。“花间酒气春风暖,竹里棋声暮雨寒”对偶精妙,从嗅觉和听觉角度,写出花间飘散着酒香,春风中暖意融融,竹林里传来棋声,暮雨中带着丝丝寒意的情景,富有画面感和诗意。“三顷水田秋更熟,北窗谁拂旧尘冠”以三顷水田秋天将更丰收作结,却又发出北窗下谁来拂去旧尘冠的疑问,在丰收的喜悦中蕴含着对归隐生活无人相伴、壮志未酬的淡淡惆怅。
# 读前四句,宛然“自耕自织,帝力何有”气象。读后四句,宛然“鸢飞鱼跃.耽静自得”光景。
金朱三锡《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
上一篇:唐·朱庆馀《塞下曲》
下一篇:唐·李咸用《访友人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