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ān
zhōu
kāi
yuán
nán
lóu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xiǎo
lóu
cái
shòu
chuáng
héng
zhōng
kàn
shān
jiǔ
mǎn
qīng
fēng
lái
zuì
zhōng
chuāng
shēng

译文

小楼只能承受一床的宽度,终日看着山景,满斟美酒。可惜夜晚和风吹来细雨,我在醉中白白地听着雨打窗户的声音。

逐句剖析

"小楼才受一床横":小楼只能承受一床的宽度,

# 床:供人睡卧的用具。《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古代亦指坐榻。

"终日看山酒满倾":终日看着山景,满斟美酒。

# 倾:倒坍,倾覆。这里说将全部倒出。

"可惜和风夜来雨":可惜夜晚和风吹来细雨,

# 和风:多指春季的微风。杜甫《上已日徐司录林园宴集》诗:“簿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和:连同,伴随。

"醉中虚度打窗声":我在醉中白白地听着雨打窗户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宣州开元寺南楼》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首句描绘了狭小的南楼,次句则写诗人在此赏景饮酒度日。第三句展现楼外风光并点明时节,末句因诗人醉酒而无法尽情欣赏美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带有低回惆怅之情,同时写景写实,风格轻快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开成二年(837年),杜牧应宣歙观察使崔郸之邀,二次赴宣州任团练判官。这是他二度来此,八年前,沈传诗任宣歙观察使时,杜牧就曾在其幕下任职。杜牧少年得志,身为高门世族的才子,素有远大抱负。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就已博通经史,尤其关注治乱与军事,23岁创作《阿房宫赋》。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26岁的杜牧考中进士,同年又通过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随后担任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在宣城众多胜迹中,杜牧对开元寺情有独钟,在此题咏多达八次。第二次到访宣州已是开成三年(838年),临近不惑之年的他登上开元寺南楼,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宣州开元寺南楼》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登楼所见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历史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世沧桑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独与惆怅。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小楼才受一床横”实写南楼空间之狭窄,也喻指诗人所处的人生空间受限;“终日看山酒满倾”则通过诗人终日看山并饮酒的行为,表现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更是将诗人在醉酒中虚度时光、无法实现抱负的无奈和遗憾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比:诗中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如“小楼”的狭小与“一床”的宽敞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生活的局促和内心的压抑;而“终日看山酒满倾”的闲适与“醉中虚度打窗声”的无奈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感。

3. 分段赏析

杜牧《宣州开元寺南楼》首句“小楼才受一床横”写南楼狭小仅容坐榻,实写中喻己处于狭窄空间,两次来宣州变化巨大。第二句“终日看山酒满倾”,尽管这样,我还是想倾尽自己的满腹经伦想为国家做一些事。但作者不明说,而是借景设喻。因为开元寺的东边有宛溪流过,北面有风景秀丽优美的敬亭山,诗人坐在坐榻上终日看山,而且饮酒,饮酒时斟满、喝干,斟满、喝干,是“酒满倾”,而且终日看山。为什么要看山,敬亭山,谢脁在此高歌,李白在此吟唱,敬亭山像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开元寺的北面,飞鸟出没,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欢人歌,这人文圣地、自然美景,怎么也看不够,但随着岁月一起流逝,云烟己过,眼掺合着水声,他感慨岁月、烟华无法让人生永驻,有一种淡淡的悲凉。第三句“可惜和风夜来雨”,“和风”点明春季且喻机遇,“夜来雨”为春雨,和风细雨本是美好却言“可惜”,引出主旨。第四收尾句“醉中虚度打窗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诗人酒喝多了,喝醉了,以至到了夜间,和风带着雨点敲打着窗户,但朦朦胧胧的诗人,没有办法欣赏着这自然美景,只是虚度而己。这句既形象,又深刻。也寓意自己无法实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抱负。也反映诗人在人生态度上的消极与低沉。

4. 作品点评

《宣州开元寺南楼》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巧妙的对比反衬,展现出诗人怀才不遇、人生无常的感慨。杜牧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首诗里得以体现,写法上借景抒怀,给人以低回、惆怅之感,同时又据实写景,显得轻快流畅。诗中拗峭与健爽相互映衬,凸显了杜牧诗歌明快、深寓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

清全祖望《鲒绮亭集外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

下一篇:唐·元稹《酒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