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拟求闲未得闲":长久谋划求闲却未得清闲,
"又劳行役出秦关":又被迫踏上旅途离开潼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遇到的人语音渐渐生疏,
"却恨莺声似故山":却恼恨莺啼声像故乡山间。
"溪边随事有桑麻":溪畔日常可见桑麻作物,
"尽日山程十数家":整日跋涉山间不过十几户人家。
"莫怪行人频怅望":莫怪行人频频回头远望,
"杜鹃不是故乡花":杜鹃花终究不是故乡的品种。
"海上昔闻麋爱鹤":海上曾听说麋鹿爱慕仙鹤,
"山中今日鹿憎龟":山中如今鹿群却憎恶乌龟。
"爱憎止竟须关分":爱恨终究需分清界限,
"莫把微才望所知":莫将微薄才华寄托于他人赏识。
"世路快心无好事":世间顺遂之事多藏祸根,
"恩门嘉话合书绅":恩主嘉言应当铭记于心。
"神藏鬼伏能千变":神鬼潜藏能千变万化,
"亦胜忘机避要津":也比忘却机心躲避要害高明。
"四翁识势保安闲":四位老者深谙时势保平安,
"须为生灵暂出山":为百姓暂离山林出山。
"一种老人能算度":这般智者善谋算度,
"磻溪心迹愧商颜":连磻溪姜尚也自愧不如商山四翁。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两句是描述作者自身的经历和心境。“长拟求闲”表明作者长久以来一直渴望能够获得闲适的生活,可“未得闲”三字又道出了愿望未能实现的无奈。“又劳行役出秦关”则进一步说明作者不仅没有得到清闲,还不得不辛苦地因公务出行离开秦关,一个“又”字强调了这种劳役的频繁,凸显出作者对这种忙碌奔波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之情。“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两句写出了作者身处异乡的感受。“逢人渐觉乡音异”描绘出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人越多,就越发感觉到这里的口音与自己家乡的不同,这种乡音的差异让作者心中涌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却恨莺声似故山”,明明是听到了莺啼声,这本是很普通的自然之声,可这声音却似故乡山中的莺啼,作者心中竟生出了“恨”意,这“恨”并非真的痛恨莺声,而是因为在异乡听到这似曾相识的声音,勾起了更深的思乡之苦,从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深刻。“溪边随事有桑麻,尽日山程十数家”两句是对旅途所见乡村景色的描写。“溪边随事有桑麻”描绘出溪边处处可见桑树和麻的田园景象,“随事”二字表现出桑麻生长的自然随意,充满了乡村生活的质朴气息。“尽日山程十数家”则说明作者在一整天的山路行程中,只经过了十几户人家,突出了此地的偏僻和静谧,也暗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和漫长。“莫怪行人频怅望,杜鹃不是故乡花”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莫怪行人频怅望”,先点明不要奇怪自己这个行人为何常常惆怅地远望,为下文的解释做铺垫。“杜鹃不是故乡花”,原来是因为看到了杜鹃这种花,可它并不是故乡的花,由此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借物抒情,以杜鹃花不是故乡花来衬托自己的漂泊之感和对故乡的眷恋,使情感表达得自然而真挚。“海上昔闻麋爱鹤,山中今日鹿憎龟”两句运用典故来表达一种世态炎凉的感慨。“海上昔闻麋爱鹤”用了卫懿公好鹤的典故,卫懿公爱鹤成痴,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这里借这个典故说明过去听闻的一些荒诞之事。“山中今日鹿憎龟”则是说在山中现在有鹿憎恶龟的情况,这里的“鹿”和“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事物或人,表达出如今世间存在着各种奇怪的爱憎关系,暗示了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和难以捉摸。“爱憎止竟须关分,莫把微才望所知”两句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感悟。“爱憎止竟须关分”指出人的爱与憎最终都是由命运和缘分决定的,是一种无法完全由自己掌控的事情,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莫把微才望所知”则告诫自己不要把自己那微薄的才能寄希望于被他人赏识和了解,体现出作者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流露出一种对自身才华难以施展的淡淡的悲哀。“世路快心无好事,恩门嘉话合书绅”两句是作者对世态和人情的一种看法。“世路快心无好事”表明在这世间的道路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让自己心情畅快的事情,往往不会有真正的好事发生,体现出作者对世事的一种洞察,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不要被一时的快意冲昏头脑。“恩门嘉话合书绅”意思是那些在有恩于自己的人面前听到的美好的话语,应该写下来铭记在心中,表达了作者对恩情的重视和对美好话语的珍惜之情。“神藏鬼伏能千变,亦胜忘机避要津”两句体现了作者对处世之道的思考。“神藏鬼伏能千变”形容社会上的人或事像神鬼一样变化多端,难以捉摸,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亦胜忘机避要津”则表示即使是面对这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也胜过那些为了避开世俗的纷争而完全忘却机心、远离重要职位的做法,说明作者认为在复杂的社会中,还是应该积极面对,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有其积极的处世态度。“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两句是对商山四皓的评价和一种感慨。“四翁识势保安闲”指出商山四皓能够认清形势,为了保全自己的安闲生活而隐居山中,表现出他们的智慧和对自身的保护。“须为生灵暂出山”则说明他们为了天下百姓,还是暂时出山,参与到世事之中,体现出他们心怀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这种行为的敬佩之情。“一种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迹愧商颜”两句将姜子牙(磻溪代表姜子牙,他在磻溪垂钓得遇文王)和商山四皓(商颜指代商山四皓隐居的商山)进行对比。“一种老人能算度”表明同样是老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谋略和算计。“磻溪心迹愧商颜”则认为姜子牙虽然有着建立功业的志向和行动,但从他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出山的心境来说,与商山四皓为了天下苍生而暂时出山,之后又能回归安闲的心境相比,是有所惭愧的,体现出作者对不同人生选择的一种评价和思考,更倾向于商山四皓那种既心怀天下又能坚守自我的处世态度。
# “逢人渐觉乡音异”,此去乡愈远,思乡愈深也。闻莺声似故山,必动故山之想,其怀抱当何如?所以不喜而反恨也。
宋谢枋《注解选唐诗》
# 末句不言思乡,而乡思自浓。
明陆时雍《唐诗绝句类选》
# 琢意过巧而小。
明陆时雍《唐诗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