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àn
shū
shǒu

朝代:唐作者:司空图浏览量:1
cháng
qiú
xián
wèi
xián
yòu
láo
xíng
chū
qín
guān
féng
rén
jiàn
jué
xiāng
yīn
què
hèn
yīng
shēng
shān
biān
suí
shì
yǒu
sāng
jìn
shān
chéng
shí
shù
jiā
guài
xíng
rén
pín
chàng
wàng
juān
shì
xiāng
huā
hǎi
shàng
wén
ài
shān
zhōng
jīn
鹿
zēng
guī
ài
zēng
zhǐ
jìng
guān
fēn
wēi
cái
wàng
suǒ
zhī
shì
kuài
xīn
hǎo
shì
ēn
mén
jiā
huà
shū
shēn
shén
cáng
guǐ
néng
qiān
biàn
shèng
wàng
yào
jīn
wēng
shí
shì
bǎo
ān
xián
wèi
shēng
líng
zàn
chū
shān
zhǒng
lǎo
rén
néng
suàn
pán
xīn
kuì
shāng
yán

译文

长久谋划求闲却未得清闲,又被迫踏上旅途离开潼关。遇到的人语音渐渐生疏,却恼恨莺啼声像故乡山间。溪畔日常可见桑麻作物,整日跋涉山间不过十几户人家。莫怪行人频频回头远望,杜鹃花终究不是故乡的品种。海上曾听说麋鹿爱慕仙鹤,山中如今鹿群却憎恶乌龟。爱恨终究需分清界限,莫将微薄才华寄托于他人赏识。世间顺遂之事多藏祸根,恩主嘉言应当铭记于心。神鬼潜藏能千变万化,也比忘却机心躲避要害高明。四位老者深谙时势保平安,为百姓暂离山林出山。这般智者善谋算度,连磻溪姜尚也自愧不如商山四翁。

逐句剖析

"长拟求闲未得闲":长久谋划求闲却未得清闲,

"又劳行役出秦关":又被迫踏上旅途离开潼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遇到的人语音渐渐生疏,

"却恨莺声似故山":却恼恨莺啼声像故乡山间。

"溪边随事有桑麻":溪畔日常可见桑麻作物,

"尽日山程十数家":整日跋涉山间不过十几户人家。

"莫怪行人频怅望":莫怪行人频频回头远望,

"杜鹃不是故乡花":杜鹃花终究不是故乡的品种。

"海上昔闻麋爱鹤":海上曾听说麋鹿爱慕仙鹤,

"山中今日鹿憎龟":山中如今鹿群却憎恶乌龟。

"爱憎止竟须关分":爱恨终究需分清界限,

"莫把微才望所知":莫将微薄才华寄托于他人赏识。

"世路快心无好事":世间顺遂之事多藏祸根,

"恩门嘉话合书绅":恩主嘉言应当铭记于心。

"神藏鬼伏能千变":神鬼潜藏能千变万化,

"亦胜忘机避要津":也比忘却机心躲避要害高明。

"四翁识势保安闲":四位老者深谙时势保平安,

"须为生灵暂出山":为百姓暂离山林出山。

"一种老人能算度":这般智者善谋算度,

"磻溪心迹愧商颜":连磻溪姜尚也自愧不如商山四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漫书五首》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首篇中,诗人长久渴望闲适却不得,又因行役奔波出秦关,途中借乡音与莺声,将思乡之情抒发得真挚深切。次篇描绘溪边桑麻、山程人家的乡村景致,借杜鹃非故乡花再度渲染思乡愁绪。第三首巧用典故,借麋爱鹤、鹿憎龟展现世间爱憎无常,发出莫将微才寄望他人赏识的喟叹。第四首则对世态人情予以洞察,认为世路求快心难有好事,恩门嘉言应铭记,且面对复杂世事,积极应对胜过消极避世。末篇通过对商山四皓和姜子牙的对比,赞赏商山四皓识势保闲且心怀苍生的作为,流露出诗人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这组诗综合体现了司空图对人生境遇、世态炎凉、家国情怀等多方面的感悟与思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情感细腻且深刻,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独特的人生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两句是描述作者自身的经历和心境。“长拟求闲”表明作者长久以来一直渴望能够获得闲适的生活,可“未得闲”三字又道出了愿望未能实现的无奈。“又劳行役出秦关”则进一步说明作者不仅没有得到清闲,还不得不辛苦地因公务出行离开秦关,一个“又”字强调了这种劳役的频繁,凸显出作者对这种忙碌奔波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之情。“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两句写出了作者身处异乡的感受。“逢人渐觉乡音异”描绘出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人越多,就越发感觉到这里的口音与自己家乡的不同,这种乡音的差异让作者心中涌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却恨莺声似故山”,明明是听到了莺啼声,这本是很普通的自然之声,可这声音却似故乡山中的莺啼,作者心中竟生出了“恨”意,这“恨”并非真的痛恨莺声,而是因为在异乡听到这似曾相识的声音,勾起了更深的思乡之苦,从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深刻。“溪边随事有桑麻,尽日山程十数家”两句是对旅途所见乡村景色的描写。“溪边随事有桑麻”描绘出溪边处处可见桑树和麻的田园景象,“随事”二字表现出桑麻生长的自然随意,充满了乡村生活的质朴气息。“尽日山程十数家”则说明作者在一整天的山路行程中,只经过了十几户人家,突出了此地的偏僻和静谧,也暗示了作者旅途的孤寂和漫长。“莫怪行人频怅望,杜鹃不是故乡花”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莫怪行人频怅望”,先点明不要奇怪自己这个行人为何常常惆怅地远望,为下文的解释做铺垫。“杜鹃不是故乡花”,原来是因为看到了杜鹃这种花,可它并不是故乡的花,由此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借物抒情,以杜鹃花不是故乡花来衬托自己的漂泊之感和对故乡的眷恋,使情感表达得自然而真挚。“海上昔闻麋爱鹤,山中今日鹿憎龟”两句运用典故来表达一种世态炎凉的感慨。“海上昔闻麋爱鹤”用了卫懿公好鹤的典故,卫懿公爱鹤成痴,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这里借这个典故说明过去听闻的一些荒诞之事。“山中今日鹿憎龟”则是说在山中现在有鹿憎恶龟的情况,这里的“鹿”和“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事物或人,表达出如今世间存在着各种奇怪的爱憎关系,暗示了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和难以捉摸。“爱憎止竟须关分,莫把微才望所知”两句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感悟。“爱憎止竟须关分”指出人的爱与憎最终都是由命运和缘分决定的,是一种无法完全由自己掌控的事情,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莫把微才望所知”则告诫自己不要把自己那微薄的才能寄希望于被他人赏识和了解,体现出作者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对自己和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流露出一种对自身才华难以施展的淡淡的悲哀。“世路快心无好事,恩门嘉话合书绅”两句是作者对世态和人情的一种看法。“世路快心无好事”表明在这世间的道路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让自己心情畅快的事情,往往不会有真正的好事发生,体现出作者对世事的一种洞察,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不要被一时的快意冲昏头脑。“恩门嘉话合书绅”意思是那些在有恩于自己的人面前听到的美好的话语,应该写下来铭记在心中,表达了作者对恩情的重视和对美好话语的珍惜之情。“神藏鬼伏能千变,亦胜忘机避要津”两句体现了作者对处世之道的思考。“神藏鬼伏能千变”形容社会上的人或事像神鬼一样变化多端,难以捉摸,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亦胜忘机避要津”则表示即使是面对这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也胜过那些为了避开世俗的纷争而完全忘却机心、远离重要职位的做法,说明作者认为在复杂的社会中,还是应该积极面对,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有其积极的处世态度。“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两句是对商山四皓的评价和一种感慨。“四翁识势保安闲”指出商山四皓能够认清形势,为了保全自己的安闲生活而隐居山中,表现出他们的智慧和对自身的保护。“须为生灵暂出山”则说明他们为了天下百姓,还是暂时出山,参与到世事之中,体现出他们心怀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这种行为的敬佩之情。“一种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迹愧商颜”两句将姜子牙(磻溪代表姜子牙,他在磻溪垂钓得遇文王)和商山四皓(商颜指代商山四皓隐居的商山)进行对比。“一种老人能算度”表明同样是老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谋略和算计。“磻溪心迹愧商颜”则认为姜子牙虽然有着建立功业的志向和行动,但从他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出山的心境来说,与商山四皓为了天下苍生而暂时出山,之后又能回归安闲的心境相比,是有所惭愧的,体现出作者对不同人生选择的一种评价和思考,更倾向于商山四皓那种既心怀天下又能坚守自我的处世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逢人渐觉乡音异”,此去乡愈远,思乡愈深也。闻莺声似故山,必动故山之想,其怀抱当何如?所以不喜而反恨也。

宋谢枋《注解选唐诗》

# 末句不言思乡,而乡思自浓。

明陆时雍《唐诗绝句类选》

# 琢意过巧而小。

明陆时雍《唐诗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汪遵《比干墓》

下一篇:唐·韩偓《新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