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g
shān
hào
miào
jué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shì
qiáng
liáng
róu
tiān
xìng
ēn
chóu
nán
jūn
tǎn
zuǒ
biān
xiù
lǎo
ān
liú
shì
miè
liú

译文

吕雉强横霸道,而她的儿子性格软弱,我对于天性来说哪里有什么恩情或仇恨。南军没有袒露左边的衣袖,所谓的四老安定刘氏,实际上却是毁灭了刘氏。

逐句剖析

"吕氏强梁嗣子柔":吕雉强横霸道,而她的儿子性格软弱,

# 吕氏强梁嗣子柔:《汉书·吕皇后传》:“吕后为人刚毅。”又:“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

"我于天性岂恩雠":我对于天性来说哪里有什么恩情或仇恨。

# 雠:一作仇。

"南军不袒左边袖":南军没有袒露左边的衣袖,

# 南军不袒左边袖:《文献通考》:“汉京师有南北军之屯,南军,卫尉主之,掌宫城门内之兵;北军,中卫主之,掌京城门内之兵。高后时,吕禄为将军,掌北军;产为相国,掌南军。”《汉书·高后纪》:“太尉勃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皆左袒。勃遂将北军。然尚有南军。丞相平召朱虚侯章佐勃,章从勃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击产杀之。”

"四老安刘是灭刘":所谓的四老安定刘氏,实际上却是毁灭了刘氏。

# 四老安刘是灭刘:《汉书·张良传》:“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吕后恐,不知所为,乃使建成侯吕择劫良为画计。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侮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令太子为书,卑词安车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于是四人至……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竟不易太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怀古题材。诗以商山四皓辅佐刘盈之事为主题。首句点明吕后强势、刘盈柔弱的局势。次句借四皓口吻,言其遵循天性,非为恩仇。后两句假设南军不支持刘氏,指出四皓之举看似安刘实则可能灭刘。写作上,运用假设与议论,以小见大。前两句叙事,为后两句议论铺垫。全诗见解独到,以史为鉴,展现杜牧对历史深刻的思考与评判,体现其诗歌的史论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人对四皓辅佐刘盈之举提出独特看法,认为其行为从某种角度并非单纯出于对刘氏的忠诚,而是局势使然,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与感怀。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雠”,描述了当时的局势——吕氏势力强大,而嗣子刘盈性格柔弱。“我于天性岂恩雠”则引发读者对四皓行为动机的思考,暗示四皓辅佐刘盈或许并非简单的出于对刘氏的恩义或仇恨。后两句“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诗人做出大胆假设,如果南军不站在刘氏一边,那么商山四皓看似安刘的举动,实际上可能导致汉朝的灭亡。这种假设推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特见解,拓宽了诗歌的思考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下一篇:唐·李商隐《岳阳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