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照坞复烧溪":山花遍野,映红了山坞与溪水,
# 烧:映照。
"树树枝枝尽可迷":每一棵、每一枝都娇艳迷人。
"野客未来枝畔立":隐逸者尚未前来驻足,
"流莺已向树边啼":黄莺已停驻枝头婉转啼鸣。
# 向:一作“到”。
"从容只是愁风起":因惜花而担忧风起花落,
"眷恋常须向日西":因爱花而流连至夕阳西斜。
# 向:一作“到”。
"别有妖妍胜桃李":山花妖艳更胜桃李,
"攀来折去亦成蹊":人们攀折往来竟踏出小径。
中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冠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进士,官至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大历十才子”之一,又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与郎士元、刘长卿、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钱起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长于饯别应酬,应试时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世人传诵。高仲武称其诗“体格新奇,理致清赡”。代表作品有《题玉山村叟屋壁》《归雁》。今存有《钱考功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照坞”与“烧溪”两大意象,描绘山花遍野的视觉冲击。“照”字突显山花明艳如光,“烧”字以火喻花,表现红花倒映溪水的炽烈感,形成红艳如火的整体氛围。“树树枝枝”强调山花分布的广度与密度,“尽可迷”直抒观者沉醉其中的心理状态,奠定全诗对山花热烈赞美的基调。颔联以“野客未至”与“流莺已啼”形成时间差,暗示山花之美无需人为驻足,自然生灵已率先被吸引。流莺的啼鸣侧面烘托山花的吸引力,赋予画面动态生机。颈联“从容”与“愁风”形成张力,表面闲适赏花,实则担忧风雨摧残,体现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敏感与怜惜。“向日西”暗示赏花至日暮,通过时间跨度强化眷恋之情,将自然景象升华为对生命短暂的哲思。尾联以桃李的世俗美反衬山花的“妖妍”,突出其不争而自美的品格,暗喻隐士虽处江湖之远却自有高格。“成蹊”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赋予新意——山花虽无名,却因纯粹之美吸引众人踏出小径,象征真才实学者无需宣扬亦能赢得敬重。
上一篇:唐·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下一篇: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