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春风一叶舟":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波涛之中。
# 棹:摇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长的叫棹。
"一纶茧缕一轻钩":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
# 茧缕:丝线,这里指渔弦。茧:茧丝。,纶:比较粗的丝。
"花满渚":时而举起酒壶,
#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满:《五代名画补遗》作盈。此外各本作满。
"酒满瓯":着沙洲上的春花,
# 瓯:装酒的器具,即盅,一种平底深碗。
"万顷波中得自由":在万顷水面上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何等潇洒自在。
# 顷:土地面积单位。一百亩为一顷。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著名词人
李煜(937~978),南唐国主,五代词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钟峰白莲居士,世称李后主,徐州(今属江苏)人。在位十余年,宋兵破金陵后出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多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多抒发亡国哀痛及囚徒生活的愁苦,情调极为感伤。其词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善于以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在题材和意境上突破晚唐及“花间”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作品为世熟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休闲风格的词。表达了作者追求闲适、向往自由、隐逸遁世的思想情趣。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开篇以“棹”字名词作动词,将木桨划动之动态与春风相融,赋予静止画面以灵动生机,同时将春风与绿波融为一体,为后文“万顷波中”的辽阔之景埋下伏笔,实现“一石三鸟”之效。
3. 分段赏析
开篇即点明钓叟身处浩渺水波、轻舟之上。“棹”字此处活用为动词,与“春风”相融,生动地勾勒出木桨划动间,似连春风都被搅动的灵动画面,将原本静止之景写活了。此写法巧妙地将春风与绿波融为一体,与结句“万顷波中”遥相呼应,语言精妙绝伦,真可谓“一石三鸟”,韵味无穷。“酒满瓯”之句,尽显钓叟兴致盎然之态。“茧缕”“轻钩”之描绘,凸显其生活之简朴。而“钩”之所以“轻”,实因无鱼上钩。钓鱼却不以得鱼为目的,正因作者志不在鱼,方将画中人物刻画得神情超逸、志得意满。由此自然引出结句中“得自由”的高声赞颂,进一步烘托出钓叟的自在快乐。此词虽与《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同为写画意,但寓意渐淡,转而着重渲染画境之空阔辽远、悠然自在,此乃衬托之法,与前词“有意”“无言”之笔略有不同。“花满渚”“酒满瓯”既实写眼前美景,亦虚写心中欢愉,待“自由”二字脱口而出,作者之闲适意趣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此词虽短小却不失精巧,虽工整却不显奢华,四个“一”字连用,毫无重复之感,反有一气呵成、悠然绵延之势。以“一”与“万顷”相互映衬,细巨相谐,工巧而精妙。
4. 作品点评
此词题画抒怀,借景寓意,虽情趣未臻高远,然其悠然散淡之境界却清丽脱俗,亦可视为题画诗词中的上乘之作。
# 杜诗:“丹霞一缕轻。”李后主《渔父》词:“茧缕一钩清(茧缕一轻钩)。”胡少汲诗:“隋堤烟雨一帆轻。”至若饶人于渔父则曰:“一蓑烟雨。”于农夫则曰:“一犁春雨。”于舟子则曰:“一篙春水。”皆曲尽形容之妙也。
宋俞成《萤雪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