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仓老鼠大如斗":官府粮仓里的老鼠肥大得像量米的斗一样,
# 斗:古代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一作“牛”。,官仓:官府的粮仓。
"见人开仓亦不走":看见人来开启粮仓也不逃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边疆的将士没有粮食,老百姓也饿肚子,
# 健儿:前方守卫边疆的将士。
"谁遣朝朝入君口":是谁让你们天天都得吃的呢?
# 君:指老鼠。,朝朝:天天。,谁遣:谁让。
唐代诗人
曹邺(815?~875?),唐代诗人。字邺之,一作业之,桂州阳朔(今属广西)人。大中进士,曾任天平军节度判官、太常博士、祠部郎中、洋州刺史、吏部郎中等职,中年辞官南归隐居。他与刘驾并称“曹刘”。其诗多抒发政治上不得志,少数讽刺时政,也有一些山水佳篇,风格古朴,善采用民谣口语入诗。代表作品有《官仓鼠》《捕鱼谣》。宋人辑有《曹祠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刺诗。借官府粮仓里的老鼠大得像斗、见人开仓也不逃跑的景象,写出了对贪官污吏肆无忌惮搜刮民脂民膏的辛辣讽刺。
2. 写作手法
比喻:“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这里以“官仓老鼠”比喻贪官污吏。“大如斗”写出官仓鼠因饱食官粮而异常肥硕,对应着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后贪婪富足的状态;“见人开仓亦不走”表现官仓鼠的胆大妄为,正像贪官污吏凭借权势有恃无恐的模样。这种比喻让抽象的贪官形象变得具体可感,使讽刺更生动有力。夸张:“官仓老鼠大如斗”,用“如斗”来形容官仓老鼠的大小,这是对老鼠体型的极度夸张。现实中老鼠不可能大如斗,诗人以此突出官仓鼠因长期肆无忌惮地吞食官粮而变得异常肥硕,直观展现其贪婪本性,强化了讽刺意味。对比:“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与“健儿无粮百姓饥”形成对比。官仓鼠的肥硕胆大与将士、百姓的饥饿困顿形成鲜明反差,深刻揭露了官吏搜刮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增强了批判的力度。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看似平常,又带些夸张,生动地描绘出官仓里老鼠不同于普通老鼠的特点和习性。大家都清楚,老鼠向来以“小”和“胆小”闻名。它们白天藏起来,晚上才活动,一见到人就跑,所以有“兽类中体型大的没有比老虎更勇猛的,体型小的没有比老鼠更胆小的”这样的说法。但官仓里的老鼠却不一样:它们不仅“大”——“官仓老鼠大如斗”;而且“胆大”——“见人开仓亦不走”。至于官仓老鼠为什么能变成这样,诗人没有多做说明,但其中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大”,是因为长期吃仓库里的粮食才变胖的;“胆大”,是因为没人去整治它们,所以见到人也不逃跑。第三句忽然从“老鼠”转到“人”身上:“健儿无粮百姓饥。”官仓里的老鼠被养得又肥又大,可前方守卫边疆的士兵和后方辛苦劳作的百姓却还在挨饿。诗人用鲜明的对比,一下子就把一个让人震惊的矛盾摆在了读者面前。面对这样人还比不上老鼠的社会现实,第四句的质问就自然而然地说出来了:“谁遣朝朝入君口?”到这里,诗的隐含意思就很明显了。官仓老鼠是在比喻那些只知道榨取百姓血汗的贪官污吏;而这些用两条腿走路的“大老鼠”所吞吃掉的,显然不只是粮食,更是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财物。更让人愤怒的是,官仓老鼠做了这么多坏事,竟然还能毫无顾忌,这背后肯定有人在撑腰。“谁遣朝朝入君口?”诗人特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意思含蓄而深远。“谁”这个字用得非常巧妙,值得人仔细思考。它有意引导读者去探寻造成这种不合理现象的根源,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主题十分明确。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好像只是在揭露官仓管理存在问题,仔细品味,却每一句都是对贪官污吏的声讨。诗人运用的是民间口语,不过比喻恰当,语言浅显而含义深刻。他用“斗”这种粮仓里的盛器来形容官仓鼠的肥大,既形象鲜明,又点出了老鼠的贪心。最后一句,又把“鼠”称作“君”,仿佛把它当作人来看待并且加以尊崇,讽刺意味极强,深刻地揭露了这个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
# 此刺贪也。鼠邪?贪官邪?二而一也。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上一篇:唐·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下一篇:唐·杜甫《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