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xíng
bié

朝代:唐作者:韦承庆浏览量:1
dàn
dàn
cháng
jiāng
shuǐ
yōu
yōu
yuǎn
qíng
luò
huā
xiāng
hèn
dào
shēng

译文

长江的水浩浩汤汤,远客心中的愁绪之情延绵不绝。将相思的遗憾寄与落花,可落花落地一点声音也没有。

逐句剖析

"澹澹长江水":长江的水浩浩汤汤,

# 澹澹长江水:“澹澹”二句:南朝齐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用长流不息的江水刻划抽象的离情别绪,两句即本此意。后来的诗人们运用这个构思,如李白“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澹澹”,水流动荡不定的样子。

"悠悠远客情":远客心中的愁绪之情延绵不绝。

# 远客:诗人自指。,悠悠:遥远;长久。

"落花相与恨":将相思的遗憾寄与落花,

# 落花相与恨:“落花”二句:也是即景寓情,用花落无声比喻临别时相对无语。中唐刘长卿《别严士元》“闲花落地听无声”,融两句为一句,抒写宦途失意后和友人分别,构思相同。

"到地一无声":可落花落地一点声音也没有。

# 一无声:竟然没有声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行别弟》是唐代诗人韦承庆所作的五言绝句,一说本诗《全唐诗》又录在崔道融名下,题作《寄人》。此诗以离别为主题,彼时诗人遭贬,即将远赴广东任职,与弟弟分别之际,触景生情。诗中描绘了长江水的流动不息,以及落花悄然坠落的景象,借景抒情,将离别的哀伤、不舍的亲情,以及宦途失意之情寄托其中。前两句“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以江水喻离情,展现愁思绵长;后两句“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借落花无声,烘托出临别时的哀伤与沉默。全诗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内心复杂情感融入自然之景,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把诗人与弟弟分别时的复杂心绪定格于无声画面中,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韦承庆(640~706),唐代诗人。字延休,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弱冠举进士,初任雍王府参军,后历任太子司议郎等职。长安年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神龙革命,依附于幸臣张易之,坐罪流放岭表。其为人公正,善写文章,参与修撰《则天实录》。其诗作涵盖了思乡怀人、宫廷应制、羁旅情思等多种题材,抒发了个人的真实情感。主要作品有《南中咏雁》《南行别弟》《寒食应制》《江楼》《凌朝浮江旅思》等。著有《韦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韦承庆因依附张易之获罪,被贬为高要尉(今广东高要)。在贬谪途中,他与亲人各自奔赴贬所,于分离之际写下《南行别弟》。彼时“南行”之路遥远,远离京都长安,前途未卜,宦海沉浮的失意与手足离别的伤感交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长江水的澹澹流动与落花飘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贬谪南行途中与弟弟分别时的离愁别绪,以及宦途失意的悲怆心境。

2. 写作手法

比喻:以“落花到地一无声”喻临别时的相对无言,将离别的哀伤与沉默,寄寓于落花落地的寂静场景中。后两句即景寓情,用花落无声比喻临别时相对无语,无声胜有声。借景抒情:以“澹澹长江水”勾勒出浩渺江水流动之态,江水的悠长恰似诗人离别的愁绪绵延无尽;“落花”飘零至地无声的景象,既写自然之态,又暗含与弟弟分别时的哀伤与无言。诗人将宦途失意的悲愁、与亲人离别的不舍,融入江水、落花等自然之景,使景中含情,情因景显,不着痕迹地将内心复杂情感传递给读者。

3. 分段赏析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两句描绘长江的浩渺景象与诗人的羁旅愁思。“澹澹”生动呈现出长江水波荡漾、奔流不息之态,“悠悠”则将诗人身为远客的绵长离情融入其中。江水的悠长与离情的悠远相互呼应,以具体的自然景象烘托抽象情感,直观展现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惆怅,奠定全诗忧伤基调。“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两句借景抒情,写飘零的落花仿佛也懂得人间离别之苦,与诗人一同含恨。“到地一无声”则以落花落地悄无声息,比喻自己与弟弟临别时相对无言的情景,天地间弥漫着浓重的离情别绪。诗人将自己与弟弟分别时的哀伤、不舍,寄托于落花飘落的景象之中,以寂静的画面强化离别的不舍与悲伤,让离情别恨更显深沉,余韵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江流不已,正如客情;花落无声,若解人恨。

明唐汝询《唐诗解》

# 即“黯然销魂”意,点染有情。“一”字即“总”字,然换“总”字即不佳。

清黄生《唐诗摘钞》

# 以江水引起客情,以落花写出己恨,怨而不怒,深得风人之旨。

近代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吕渭《忆长安·八月》

下一篇:唐·韦应物(另说李煜所作)《杂曲歌辞·上皇三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