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zhōng
yǒng
yàn
shī

朝代:唐作者:韦承庆浏览量:1
wàn
rén
nán
sān
chūn
yàn
běi
fēi
zhī
suì
yuè
ěr
tóng
guī

译文

我被流放到万里之外的南方,那里环境险恶潮湿,春暖花开时,大雁正往北飞。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逐句剖析

"万里人南去":我被流放到万里之外的南方,

"三春雁北飞":那里环境险恶潮湿,春暖花开时,大雁正往北飞。

# 三春: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春:一作秋。

"不知何岁月":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 岁月:年月。泛指时间。《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屈彊江淮闲,犹可得延岁月之寿。”

"得与尔同归":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 同归:一同返回。《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毛传:“豳公子躬率其民,同时出,同时归也。”,尔:你。一作“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中咏雁》是唐初诗人韦承庆,一说于季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篇以叙述笔调,语言直白如话家常。主题是借春雁北归抒发贬谪之痛、思乡之苦。写作手法上运用对比,作者人南去而雁北飞,“万里”与“三春”、“南去”与“北飞”形成鲜明对照。分段来看,前两句写自己南行、雁北飞之景,后两句以疑问表达不知何时能同归的感慨。作品评价方面,短短二十字,运用对比手法,完满地表现出深切的贬谪之痛,生动刻画了旅人形象,自具动人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韦承庆(640~706),唐代诗人。字延休,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弱冠举进士,初任雍王府参军,后历任太子司议郎等职。长安年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神龙革命,依附于幸臣张易之,坐罪流放岭表。其为人公正,善写文章,参与修撰《则天实录》。其诗作涵盖了思乡怀人、宫廷应制、羁旅情思等多种题材,抒发了个人的真实情感。主要作品有《南中咏雁》《南行别弟》《寒食应制》《江楼》《凌朝浮江旅思》等。著有《韦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中咏雁》是韦承庆在被贬途中创作的。据《旧唐书·韦承庆传》载,唐中宗神龙初年,韦承庆在核审张易之弟张昌宗罪行的过程中,“失实,配流岭表”。他因被贬而内心痛苦,又看到南行途中的春雁北归,联想到自己只能继续南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归,于是写下此诗,借雁北飞抒发自己的贬谪之痛与思乡之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贬谪诗。诗歌开篇“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描绘出在美好春天,群雁北归寻自由安乐之所,而自己却要跨越千山万水,远赴万里之遥到险恶湿热南方瘴疠之地的画面,通过人雁对比,流露出人不如雁的感慨。末二句“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紧扣归雁,进一步抒发内心悲愤与痛悔,诗人凝望北归群雁,不禁动了归乡念头,同时也交织着绝望苦痛、负罪悔恨以及深沉身世之悲。诗中作者把大雁当作知己倾诉情怀,情真意切,表现出疲惫旅人的心境。此诗与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在人雁对比写思家之情上有相似之处,但韦承庆的贬谪思归之苦更博得后人同情,其末二句也深得后世诗论家好评。

2. 写作手法

对比:首联“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以“人南去”与“雁北飞”形成空间与方向的反差。诗人被贬至万里之遥的南方瘴疠之地,需经历“旅途坎坷”“虫兽侵袭”之苦,而春雁却能顺应天时北归故园,通过“人不如雁”的对比,凸显身世飘零、自由难觅的悲凉。

3. 分段赏析

首二句“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以“万里”极言贬谪之遥,与“三春”雁归的时序形成张力。诗人被贬南行,正值春归雁返的自然规律,却被迫逆势远赴瘴疠之地,暗含“人违天时”的悲怆。雁尚能归,人独难返,通过物我对比,凸显“身不由己”的宦海沉浮之痛。末二句“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借雁寄情,将归期渺茫的怅惘推向极致。“未知”与“得与”的叩问,既流露对赦免的渺茫希冀,又暗藏“失足千古恨”的自省。北雁南飞本为常景,于诗人眼中却成生死未卜的隐喻——古时贬臣多殒身岭表,归途更隔生死,字句间浸透对仕途失误的悔憾与对生命归宿的惶惑。

4. 作品点评

此诗以平实叙事之笔,直抒贬谪之悲。以口语化诘问收束,将归期渺茫的惶惑与负罪自省熔铸一体,自然如泣血之叹。沈德潜评其“断句以自然为宗,此种最是难到”,正道出诗中未加雕琢的至情。全篇仅二十字,却以白描手法凝缩贬臣的绝望心境,堪称“天籁”之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思归不得,故羡燕之北飞,“尔”者指雁而言。《品汇》作“别弟诗”,便如嚼蜡。

明唐汝询《唐诗解》

# 断句以自然为宗,此种最是难到。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言外有归期无日之感。不烦斤削,自是天籁。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 此作不事研炼,清空如话,弥见天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船夜援琴》

下一篇:唐·李白《秋思》

猜你喜欢